如果要评选2019年的热门话题,那“5G”必然荣登榜首。5G是数字经济的新引擎,产业应用不限于智能手机、基站建设等领域,更会推动物联网、区块链、视频社交、人工智能产品与应用的发展。所以2019年也被称为5G元年,也是5G大规模试验开展与各个产业融合应用落地的重要一年。
2019年3月15日,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移动通信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移动所)和中国联通南京市分公司共同推出的5G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基地在宁正式启动,基地旨在融合中国联通南京分公司和移动所5G网络能力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资源,引入孵化科技创新型企业,构建起5G融合新生态,进一步推动5G规模试验和应用示范的落地。
在5G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基地的揭牌仪式上,InnoSpace总经理陈成强先生也代表壹诺创投与移动所在关于5G天使投资基金的事宜上进行了签约。
也正是在这样的行业大势与品牌合作的基础上,2019年6月初,一场关于5G的较量即将拉开帷幕——“i创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5G专场】
“i创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创设于2015年,已经连续举办四届,今年为第五届。已成为江苏省内明星双创赛事,国内有代表性的双创大赛之一。
1 规格高
大赛是由江苏省互联网产业发展主管部门江苏省工信厅主办,省人才办、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团省委、省青年联合会等多个政府部门共同支持的,专注于互联网领域的最高规格赛事。
2 参与人群广
四届累计吸引4000余个项目报名,参赛项目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先后在全国17个城市举办了98场巡回路演。如今,“i创杯”已成为江苏省内明星双创赛事,国内有代表性的双创赛事之一。
3 投资机构集聚的投融资猎场
过往四届大赛中,共有来自200个投资机构的近400余位投资人积极参与到大赛评审和投融资对接中,累计发出800余张投资邀请函。
4 引爆刷屏盛况
大赛还吸引了百余家主流媒体、网络媒体和新媒体跟踪报道,全程高清照片直播及网络直播——获得最强曝光热度。其中,第四届“i创杯”全程通过今日头条进行了网络直播,赛事全程共计吸引了千万人次观看。
本次【"i创杯“5G专场】是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移动通信技术研究所、中国联通南京分公司、InnoSpace和江苏省工程师学会联合举办。这也是“i创杯”自举办以来的第一场5G专场路演。
参加“i创杯”5G专场,你将获得什么?
三大礼包
*大赛设置特等奖、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奖
1.三等奖及以上的获奖队伍可获得由大赛组委会颁发的获奖证书和2-10万元的大赛税前奖金(特等奖10万元、一等奖8万元、二等奖5万元、三等奖2万元)。优秀奖可获得大赛组委会颁发的获奖证书;
2.必须划重点的是:对大赛结束后半年内在江苏注册公司的二等奖及以上获奖项目给予50-1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
3.可以免费参观考察“5G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基地”,可以免费在5G服务基地的5G试商用网络中测试相关产品和服务;
4.优秀项目有机会进入联通供应商系统,获得联通的渠道资源。
1.“i创杯”组委会将成立大赛宣传工作组,依托大赛官方平台(http://www.iiec.org.cn)及江苏省互联网融合创新服务平台,对参赛项目进行集中宣传和展示,并邀请主流媒体及时宣传赛事情况以及优质参赛项目;
2.项目完成大赛报名后,可优先参与大赛组织的巡回路演及各项培训活动,提升实战经验;
3.为进入复赛和决赛项目配备创业导师,进行一对一商业模式打磨;
4.为进入决赛的参赛项目对接南京、苏州、无锡、南通等地人才政策;
5.聘请法律、财税、创投等相关行业专家及知名创业者,为参赛创业企业和团队提供创业政策、创业融资、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业培训;
6.推荐与大赛合作投资基金和风险、创业投资机构、知名企业家、互联网企业创始人对接,获得资金支持和资源对接。
TIPS:5G专场将有20个项目进行PK,得分最高的1个项目将获得直通决赛的“Pass卡”,第2-4名将直接晋级复赛。未在路演当场获得晋级的项目,仍然可以参加大赛的正常评审流程,即在线上初赛环节通过线上评审从而获得晋级机会。
2019年5月28日
2019年6月4日下午
InnoSpace玄武
南京市玄武区珠江路498号INNO未来城2楼
640.gif 第五届“i创杯”赛事总流程
5G专场项目报名
1.大赛官网:www.iiec.org.cn或戳文末”阅读原文“,按要求完整、准确、真实地填报参赛相关信息(推荐单位请填写“5G专场”)
2.也可将商业计划书(BP)发至以下邮箱:
(备注:5G专场)
(1)ipoclub@innospace.com.cn
(2)pxx1970@163.com
3.5G专场咨询电话:
(1)189 5166 6606
(2)025-5878 1282
4.大赛官方短信通知平台:025-8334 8999
【5G专场主办方】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5G专场承办方】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移动通信技术研究所
中国联通南京分公司
文章来源: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