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通知 学会动态 前沿资讯 分支机构动态
2019年江苏科技论坛5G应用分论坛暨首届江苏省网络新技术学术会议在南京召开
发布时间:2019-11-11 阅读量:642

 11月10日,2019年江苏科技论坛5G应用分论坛暨首届江苏省网络新技术学术会议于在南京邮电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江苏省科协指导,江苏省工程师学会主办,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网络新经济专委会,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和江苏省大数据安全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来自省内外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八十余名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才参加了会议。




合影



 会议开幕式由江苏省工程师学会副秘书长朱晓蓉主持。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蒋国平教授,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肖甫教授,江苏省工程师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原副校长潘毅教授,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李政部长分别致辞,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希望参会专家能集思广益、广泛交流、畅所欲言,加深省内外同行的交流合作,促进网络新技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为网络新技术相关成果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在随后的学术报告环节,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仲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吴帆教授、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王志波教授、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刘驰教授、挪威奥斯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张彦教授等五位网络新技术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受邀分别作了主旨报告。

 区块链是当今最为热门的新技术之一,仲盛教授在报告中简要回顾了区块链的历史和来源,介绍了区块链的体系架构、工作量证明、共识与分叉、智能合约等主要核心技术。除了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广泛应用于金融服务、医疗健康、IP版权、教育、物联网、共享经济、通信、社会管理、慈善公益、文化娱乐等众多领域。仲盛教授表示,区块链系统优势明显,但在诸如安全隐私、效率等方面的潜在问题也不可忽视。


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仲盛教授


 吴帆教授的报告聚焦了数据定价问题。吴帆教授指出,大数据被喻为21世纪新金矿,它的内在价值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关键领域。然而,现有的数据大都被其拥有者内部分析和使用,缺乏流通和共享,形成了大量的数据孤岛,成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需要开放的数据交易平台来促进数据在互联网上的交易和流通,进一步挖掘大数据的经济价值,发现各类数据背后的应用潜力。吴帆教授的报告从计算机科学研究的角度介绍了数据商品展现出的新特性,分析了对数据商品进行定价的技术挑战和开放问题,以感知数据为例介绍数据商品的构造方法和动态适应市场供需变化的数据定价机制,并展望数据定价的未来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吴帆教授


 王志波教授在报告中介绍,在群智众包系统中,基于反向拍卖的激励机制被广泛用于激励用户积极参与,然而竞标值会泄露用户的敏感信息。现有的隐私保护激励机制依赖于平台可信的假设,一旦平台不可信就会完全失效。本次报告面向不可信平台的群智众包隐私保护激励机制,利用差分隐私混淆竞标信息并上传给平台,并在混淆信息下实现了最优任务分配与报酬激励,在保护竞标信息的同时满足有效性、真实性和合理性的目标。



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王志波教授


 刘驰教授的报告关注的是AI驱动下的群智感知技术。群智感知技术利用人所携带的智能终端或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等无人移动平台所携带的丰富的传感器,对物联网类大数据进行采集,在收集数据的质量、覆盖率和应用场景方面比传统物联网更具优势,可以在智慧城市、紧急灾难救助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与传统基于优化理论或博弈论的解决方案不同,刘驰教授的报告探讨了如何利用深度强化学习和时空数据特征提取技术,为分布式智能体的数据采集行为提供建议,形成高效、安全的物联网类大数据采集新模式。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刘驰教授


 张彦教授围绕智能区块链赋能物联网进行报告。张彦教授在报告中表示,智能物联网在未来将面临一系列新挑战,比如可信信息发布与共享、实时数据隐私保护、异构资源安全交易、以及网络性能效率与平衡等。为此,张彦教授在报告中提出了构建智能区块链驱动的物联网,重点介绍了他近期在区块链和包括后5G Beyond和6G、车联网、智能电网等边缘智能驱动的物联网领域开展的研究工作。



挪威奥斯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张彦教授


 五位专家的精彩报告引发了现场与会者的一系列思考。针对参会代表感兴趣的话题,专家们现场进行了解答,同时表示会后可以进一步交流和讨论。

 当天下午,召开了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网络新经济专委会工作会议。会议由专委会秘书长、南京邮电大学王磊副教授主持。申请加入专委会的五名专家进行了自我介绍,新委员的加入也为专委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专委会主任委员、南京邮电大学徐佳教授总结了专委会2019年度的工作,提出了明年工作计划。专委会委员们就如何建设好专委会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来源: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网络新经济专委会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