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 | 记忆100:品重柱石传家风
发布时间:2021-12-18 阅读量:613

王荷波,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品重柱石”,是人们对他革命精神和高尚人品的赞誉。

他用一生告诉后人——

品重柱石、忠贞不渝,显共产党人革命本色

王荷波是中国工人运动杰出先驱,党的纪律监察工作开创者。1916年,王荷波辗转来到南京,考入浦镇机厂(今中车浦镇公司)成为一名钳工。从此,他在浦镇生活了七年,从一个普通的工人成长为职业革命家,将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留在了江畔的浦镇。

南京浦口是津浦铁路的终点,是当时南京工人群众的集中地区之一。1922年,王荷波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津浦线上第一名工人党员。同年,他创建了南京地区第一个党小组——浦口党小组。

1923年6月,王荷波当选为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共中央工委书记。1927年4月,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王荷波当选首任主席。在中央工作期间,他也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作风。

不幸的是,1927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王荷波在北京被军阀张作霖逮捕。在狱中,王荷波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全组织,1927年11月11日深夜,他在北京安定门外英勇就义,时年45岁。

中央监察委员会在成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先后有多位成员为革命英勇牺牲,无一人叛党投敌。

王荷波的革命精神和高尚人格,深深感染着众多身边的工友、战友。在他40岁生日那天,爱戴他的工友们集体送他一块大红油漆木匾,上面题着“品重柱石”四个大字,表达对他崇高的敬意!

王荷波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他“品重柱石”的共产党员本色永垂青史。

何为“品”?信仰之品、道德之品、奋斗之品

品重柱石,显现的是共产党员的本色,是不朽丰碑、精神火炬。

南京工运纪念馆志愿者洪石华,她的父亲洪利福当年与王荷波是同事,15年前,她志愿当起了纪念馆“看护人”。

家风传承!“这血液,依然滚烫”

“绝不能走与我相反的道路”,王荷波临难前留下遗言,请求党组织对他的子女加强革命教育。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王荷波依然心系革命、心系人民,他的最后嘱托,也将忠诚与坚定的血液注入一代代子孙身上。

传承他的家风,王荷波的三个弟弟和一子两女,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第四代依然严守着这种家风。王荷波的曾外孙郭鹏,目前是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四大队中队长。在6月18日《共产党员请回答》上线仪式上,郭鹏现场激情演讲,一段“跨越时空”的宣誓感人至深。

从童年起,母亲就给郭鹏讲述王荷波的故事。触摸历史,感受曾外祖父高大、伟岸的形象,郭鹏被深深地触动了,“妈妈口中的曾外祖父是很多样的:有的时候,他是穷苦出身的劳动者,少年时便背井离乡,做水手、当苦力,历经颠沛流离,受尽压迫和剥削,却在半生的苦难漂泊中,感受到了无产阶级的希冀与力量,进而投身到革命事业中去;有的时候,他又是一位宽厚的‘大哥’,来到浦镇车辆厂后,他对工友们亲切有爱,宽厚有理,办事公道,深受爱戴,似乎从来都不会讲一句重话的他,却在外国厂长压榨职工时,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组织起全厂大罢工,要求厂方道歉,为工人争取公平;有的时候,他身穿长袍,戴着眼镜,高高瘦瘦,像极了一个儒雅的教书先生,但在被叛徒出卖后他经受住了严刑拷打,哪怕在被敌人杀害的最后一刻,依然能坚定地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世界革命万岁!’”

“工友们送给他一块木匾,上面刻着‘品重柱石’四个大字,他十分珍重,传为家风。”今年38岁、已有12年党龄的郭鹏说,他最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便是:如此先辈家风,我当如何传承?大学毕业后,郭鹏考入南京交警,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交通警察的工作就是酷暑与凛冬交替,白天和黑夜兜转,节假日忙碌、雨雪天无休,“每每当我陷入繁杂的工作周转乏力时,面对个别群众的不理解不能辩驳时,遭遇个别违法司机试图利诱时,总有一个声音会在心底响起——‘绝不能走与我相反的道路’!”

“不忘初心,品重柱石,我想告诉我的曾外祖父,哪怕历经百年,这血液,依然滚烫,信念,永不能忘!” 郭鹏宣誓:作为王荷波的后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不会忘记祖辈留下的家训,更不会忘记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


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作者:刘璞 薛蓓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