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通知 学会动态 前沿资讯 分支机构动态
骥谷科技产业园暨南京视觉与网络智能技术研究院启动仪式在南京举行
发布时间:2019-11-29 阅读量:649


仪式现场


 11月28日,骥谷科技产业园暨南京视觉与网络智能技术研究院启动仪式在南京市玄武区蒋王庙街4号举行。玄武区区委副书记林武平,玄武区统战部部长朱天龙,江苏省工程师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许钧,南京市科技局二级巡视员周文海,南京市科协副主席郑力,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邱雪松,南京视觉与网络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许长桥,执行院长熊永平,玄武区政府有关部门和玄武湖街道主要领导以及合作企业代表等180余人出席了仪式。



许长桥院长致辞


 许长桥院长首先对到场的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介绍说南京视觉与网络智能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9月,是在北京邮电大学与南京市人民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下,在玄武区政府各级领导支持下,以他本人牵头的北邮技术专家团队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依托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院聚焦于计算机视觉和网络智能领域的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孵化引进相关领域的高成长性企业,力争成为南京和江苏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智能产业新型产业化机构。



林武平副书记致辞


 林武平副书记在致辞中表示,北邮与南京玄武区合作基础好、资源互补性强。当前正值南京建设创新名城、提升创新首位度的关键时期,骥谷科技产业园和南京视觉与网络智能技术研究院是北邮与南京玄武区进一步深化双方的传统友谊和密切合作的又一重大成果,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我们要推动营造科技创新的生态小气候”要求的积极实践。今后,依托骥谷科技产业园和南京视觉与网络智能技术研究院,将在汇聚一流人才项目、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城市“硅巷”的建设,推动以人工智能视觉与智能网络技术等为核心的各类科技型项目的研发、孵化、落地,将有助于强化玄武区与北邮之间在技术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海内外北邮校友落地南京发展等领域的创新合作。



邱雪松副院长致辞


 邱雪松副院长介绍了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实验室依托北京邮电大学,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目标、面向国际科技前沿、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的目标,将网络服务、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及网络体系结构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实验室在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标准研究、高技术创新三个层次实现了重要突破和实质性进展,取得一系列开创性成果,并且注重科研成果的应用,一大批科研成果在近30个省级通信网、全军通信网等得到了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验室已成为网络与交换技术领域的高水平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签约仪式



揭牌仪式


 随后,南京申宁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穿戴中心项目)、北京鲸航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孵化引进入驻企业和数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战略合作企业与研究院进行了签约,江苏省工程师学会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江苏省工程师学会人工智能视觉与网络产业创新创业服务示范基地、北邮视觉与网络智能技术联合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校友会校友创业基地现场揭牌。由数海信息有限公司和研究院投资共建的南京数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场宣布成立,首期资金2个亿,未来将为研究院孵化引进企业提初期的投资及项目融资服务。



启动仪式


 据研究院副院长邹轶彬介绍,骥谷科技产业园位于南京中心主城玄武区,紫金山脚下,玄武湖畔的蒋王庙4号,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地铁4号线),生活居住便利。园区由玄武湖街道和南京视觉与网络智能技术研究院共同建设,在南京市玄武区打造主中心城区创新名城的政策指导下,推动创新载体与高校科研院所,城市空间的有效融合,按照南京市委“四条原则,5个要素”的要求规范,探索城市“硅巷”的建设。

 产业定位上,聚焦物联网+智能安防+大数据+云计算+5G网络等行业以推进先进科技与产业融合为目标,打造集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服务链于一体的资本协同创新平台,引领地方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以新型城市聚集区为重点打造尖端科技产业创新新城,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升企业核心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形成集聚规模。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创建科技成果应用型新城建设,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模式、新应用、新业态,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打造产业与资本市场融合发展的多轮驱动方式,助力地方经济及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未来三年目标,孵化和引进10家高新技术企业,引进15位中外高层次人才,设立1-2个院士工作站,1个5G产业应用示范基地,进入准上市及被并购企业1-2家,有特色的外资科技企业20家,引进有影响力的股权投资基金2家,3年后园区所有企业总产值2个亿(含外资0.1亿),税收1000万左右,以后每年保持30%-50%速度增长。

来源: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

刘成贺/摄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