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苏省工程师学会主办的第二届江苏工程师大会即将于12月29日在江苏南京金鹰世界G酒店(南京市建邺区应天大街888号)隆重开幕,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工程促进高质量发展”。大会特邀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工程师学会副理事长刘庆作《长三角产业创新一体化发展3.0——机遇与挑战》主旨报告。
嘉宾简介
刘庆,工学博士、教授,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江苏省金属学会理事长、江苏省双创人才联合会会长、江苏省工程师学会副理事长。
198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87年和1991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先后获得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1991-1993年在北京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3-2000年在丹麦Risϕ国家实验室先后作为访问学者、研究员和高级研究员从事先进金属材料研究。1999-2006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先后担任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金属材料研究所所长。2006年起任重庆大学教授,先后担任材料学院院长、校长助理、副校长。2014年被聘任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主持研究院工作,2016年起任院长。2021年任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作为材料领域专家,其研究成果为高温超导材料、汽车用轻合金材料、核电用锆合金、半导体用超高纯金属靶材和超高强钢丝等材料的制备加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研究成果先后两次获评“全国十大科技新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省部级一等奖四次;还获得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全国优秀教师和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是“金属材料形变相变及强韧化”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群体和“先进金属结构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曾任科技部“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专家和“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先后创办北京英纳超导技术有限公司、易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多家高科技企业。
报告提要
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是1.0时代,当时的苏浙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但严重缺少技术,以“星期天工程师”为代表的上海技术力量,可谓是集中了国内工业技术领域的“精华”,他们突破计划经济和传统观念的各种束缚,与长三角地区的乡镇经济和民营企业相结合,助推了江苏、浙江经济的第一次飞跃。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浦东开发开放,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进入2.0时代。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拥有国际化、高水平城市管理服务能力的上海成为外资企业来华的门户和窗口,大量跨国公司将总部建在上海,将零部件生产基地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布局在上海周边城市,带动了苏浙地区外向型经济转型,成就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如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即是3.0时代,就是要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以推动创新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为抓手,加快推进科创和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长三角区域从“世界工厂”升级为“全球产业高地”。
为了推动长三角科创一体化发展,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应运而生。2020年10月,科技部正式批复同意成立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021年6月3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上海揭牌成立。国创中心按“一个团队、一套机制和一体化运行管理”方式组建。通过五年发展,国创中心将实现六个一目标,即:建设专业研究所100家,围绕长三角重点产业领域,高水平、高标准建设一批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产业发展持续提供技术支撑的专业研究所,研发人员规模超过5万人;海内外战略合作机构各100家,与海内外知名高校和研发机构建立紧密战略合作关系,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在长三角落地转化;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1000家,支持细分产品领域龙头企业开展战略研究、制定技术路线图,提炼挖掘解决企业愿意出资解决的技术真需求;布局建设创新综合体10家,与创新资源丰富和技术需求旺盛的园区合作共建一批促进创新要素高度集聚与深度融合的物理空间和一个数字化信息平台;联合培养研究生1万名/年,以产业技术需求为课题,以专业研究所为主要平台,与海内外大学联合培养人才,打造未来产业创新人才高地。面向长三角区域,构建集创新资源、技术需求和研发载体于一体,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
本次活动将通过“江苏省工程师科技在线”等平台进行视频直播,并同步进行全程照片直播,欢迎扫码观看!
(照片直播)
(视频直播)
来源: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