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的奋斗目标,具体路径包括五个“做示范”,即“在创新驱动、产业转型上做示范;在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上做示范;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做示范;在包容友好、共同富裕上做示范;在制度创新、治理变革上做示范”,为南京发展描绘了科学务实的美好蓝图。
1月7日,玄武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由区人大代表、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理事、南京泛函智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邹轶彬提出的“关于打造具有玄武特色的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议”在会上正式通过。
科技创新走廊是指相关城市或区域通过集聚创新要素、改革制度供给而打造形成的科技创新要素高度集聚、高端人才资源汇集、新兴产业群集、能够对创新发展发挥支撑作用的重点发展区块,一般呈“廊状”或“廊带”布局,因此被称为“科创走廊”。
玄武科技创新走廊包括:
玄武区“一区五园”创新经济带;
板仓街片区:一核两带创新群;
沿珠江路主轴区域:一轴两翼创新经济带;
中山门大街片区:一轴引领,双园联动
打造具有玄武特色的科技创新走廊,将有利于玄武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建设完善开放互通、布局合理的区域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走廊从根本上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信息不对称成本,大幅改变企业边界、科创载体边界以及企业和科创载体的组织生产方式。是引导产业集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是科创载体发展的“发动机”与“加速器”。能够有效集聚与高效利用各类创新要素,实现科创载体在模式、技术、环境等多方面的创新,实现科创载体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与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有利于打造区域创新生态体系,营造重创新、敢创新、能创新的氛围。
科技创新走廊发展与产业调整将形成良性互动
发展高科技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手段,而科技创新走廊未来也会更加注重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引入资源消耗低、生产效益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将为科创载体营造绿色、高效、创新、可持续的环境氛围,这将促进一大批具有特色、集约发展的优质创新创业生态智慧园区的涌现。 同时,创新创业生态智慧园区正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传统企业赋能的载体。创新创业生态智慧园区的蓬勃发展,使得高科技企业得以集聚,各种优质资源的溢出效应不断显现,形成了引领与示范作用。传统企业在业在创新创业生态智慧园区运营商的帮助下,加快了对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转变以往粗放的发展方式,使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 代信息技术正为传统企业赋予新动能。 因此,未来科技创新走廊的发展与产业调整将形成良性互动,低污染、低消耗、高产出的高科技产业将逐渐成为科创载体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创新创业生态智慧园区也将成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新支点”与“新渠道”。
科技创新走廊与智慧城市将实现更深层次融合
未来科技创新走廊不仅注重生产、研发、办公等功能的完善,也将更加注重教育、医 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居住、休闲、娱乐等生活设施的建设。同时,科技创新走廊不再是一个封闭独立发展的个体,而是与一个集生产与生活于一身的多功能综合体。企业生产,科创载体运营管理与城市生活不再被割裂,边界逐渐模糊,“产城”不断融合,城市发展将以科技创新走廊管理为牵引,智慧城市与创新创业生态智慧园区互动发展,融合管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来源: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科技服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