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介绍 专家人才库 调研选题库 研究成果库 数据库
关于推进我省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03-16 阅读量:458

 

调研情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智能制造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战略制高点的主攻方向。江苏是制造业大省,《中国“智能+”社会发展指数报告2019》数据显示,江苏智能制造发展指数全国第一,“智能+”生产供给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三。2020年,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63.2,连续六年保持全国第一。

问题分析:

但江苏智能制造产业还存在大而不强,部分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问题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

一、高端装备受制于人。一是高端工业母机、高精度智能工业机器人以及高端智能专用装备主要依靠国外进口,在高端数控系统、伺服系统和关键零部件供给方面存在短板;二是面向智能制造的支撑条件有待加强,譬如新工艺、新标准、特种材料,高精度分析测试仪器存在不足,在高端设计、精确仿真和精密制造等方面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二、工业软件基础薄弱。核心工业软件特别是研发设计和仿真类软件严重依赖国外,如CAD、 CAE、EDA等被国外供应商所垄断。自主工业软件成熟度较低,竞争力不强,在与工业需求紧密结合和应用生态方面与国外产品存在较大差距。企业智能制造系统和各类软件个体较小、互通程度较低,信息孤岛现象较为普遍,数据共享及其深度挖掘分析水平有待提高。

三、高端复合型人才紧缺。高端装备和工业软件研发既需要具有前瞻性思维,懂创新、善管理的帅才,又需要大量专业精深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缺乏成为制约智能制造向高端攀升的瓶颈之一。部分西方国家在技术交流、技术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设置的种种障碍也为原始创新和高端产品研发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具体建议:

一、实施关键技术及装备攻关工程。一是加强智能制造基础理论及新技术研究,重点支持新材料、新工艺、关键零部件、工业设计及仿真、工业传感器和测试技术等领域的攻关。激励省内高校开展国际间基础研究创新合作,将基础研究国际合作打造成突破技术封锁的重要载体;二是重点发展面向工业应用的操作系统、实时数据库、生产工艺与管控软件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转型升级赋能;三是支持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及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向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支持龙头企业主导整合行业资源,建设一批国家及省级创新中心;五是在一些优势领域扩大“长板”,如在5G、桥梁和隧道等方面,加强核心装备和工业软件方面的攻关,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更多的技术领域形成相互抗衡、彼此钳制的格局,避免被西方单向卡脖子。

二、实施智造生态要素提升工程。一是重点围绕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等创新载体实施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工程,组建一批智能制造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二是支持华人华企或中企在国外设立智能制造研究机构,从所在国或其盟国购置一批尖端科研仪器设备,并在当地开展产业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三是培育和引进一批国际化、专业化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链接国际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要素,构建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全球网络;四是加强政企银协作,推动智能制造金融创新发展,聚焦智能化改造过程中的需求痛点,支持金融机构推出智能制造全流程系统性金融解决方案。

三、实施高层次人才引培工程。一是加速引进一批战略性海外人才,包括非华裔尖端科技人员(含退休专家),或在发达国家学有所成的第三世界国家人才等,为其提供适宜的科研条件,支持其完成技术攻关;二是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专家智库,开发国际科研信息数据库,加强对世界科技前沿的预研预判;三是由省教育厅、工信厅联合推动设立一批由省内高校、龙头企业、地方政府或产业园区共建的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培养符合现实需要的智能制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