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我国是农业大国,而非农业强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农业现代化作出重要部署,“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快智慧农业建设。智慧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省各地智慧农业蓬勃兴起,先后建成了一批智慧农业园区和服务平台。但是,尚缺乏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问题分析:
一是缺乏智慧农业中长期整体战略规划。目前,我省农业电子商务、物联网生产系统、农产品数字配送等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农业各个环节及各产业链之间缺乏紧密衔接,制约了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和系统升级。智慧农业涉及的领域较广,需要政府等相关部门进行整体规划。
二是农业机械设备现代化程度较低。一些地区没有农机新装备、新技术的市本级推广项目资金,目前仅应用少量的智能化作业装备,比如大田作业的植保无人机、无人粮食收获机等。多数牲畜禽舍的基础设施仅限于照明和取暖,其他现代化、智能化养殖设备很少;喷灌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所需的运输管道仅在少部分园区建成使用,导致农业用水浪费严重,农田土壤板结、养分流失。
三是基层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建设滞后。在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追溯系统已经运行多年且取得良好效果。追溯系统除了有效保证了食品安全,还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我省可追溯的农产品不多。
四是基层农业人才流失严重。从技术推广层面来看,农业机械推广机构岗位设置不合理,存在有证无岗的现象,农业技术骨干流失较严重;从应用层面来看,农业从业者普遍年纪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接受和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能力较弱。
具体建议:
1、顶层设计上,基层智慧农业建设要与地方“十四五规划”紧密结合。要将基层智慧农业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新基建等国家重大战略和规化相结合。总体规划和各层级规划中,要明确智慧农业的具体建设内容和目标,要配以相应的扶持政策,还要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及投入机制。要形成政府主导、农民参与、企业建设、社会支持的智慧农业发展大格局。
2、基础设施上,推进农业机械设备提档升级。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统筹兼顾引水、排水、蓄水、灌溉等多种功能的水利工程,实现节水灌溉、绿色灌溉、数字化灌溉。改善牲畜禽舍现状,推进通风、采光、温控、清理垃圾以及饵料投喂自动化智能化建设。加快现代化、智能化农机设备进入农田,加强农机设备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民积极使用现代化、智能化农机设备,实现精准化、智能化、科学化远程控制管理农业生产。
3、应用推广上,鼓励各市场主体积极申建国家及省部级涉农项目。依托项目实施,建设一批智慧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合作组织)、一批智能农业示范基地(“智能农业示范区”),建设一批智能农业管理控制平台、农业技术专家远程支撑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通过智慧农业建设,切实解决一批农业技术和经营问题。
4、人才培养上,引进年轻的专业人才培育新型农民。通过与农业技术院校合作,将农机推广站打造成学生实习基地,定期引入一定数量的实习学员,缓解农业技术人才的匮乏。结合我省涉农高校和相关科研推广机构所拥有的师资力量和科技优势,将职业农民培养纳入我省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建立适合培训高素质农业人才的长效教育机制,教授农民和青年学生智慧农业理论知识,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农业人才。另外,要侧重基层,结合职称资格和工作实绩,畅通职称晋升通道、拓展职称晋升空间,实行一岗多聘,保证广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立足本职安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