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一般性辩论大会上向全世界作出郑重承诺,中国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经济大省,江苏肩负着在全国“争当表率 争做示范 走在前列”的使命重任,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推动能源革命,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力争提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当好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示范与重要窗口。能源系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也是推进碳减排过程中的主要抓手,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对于能源系统低碳化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受限于江苏自身省情、能情,江苏能源系统低碳化转型中仍面临以下关键问题:一是迫切需要立足江苏,放眼全国,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的叠加指导下,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明晰全省能源发展的战略方向、具体路径、阶段目标;二是迫切需要在低碳方针指引下,审慎应对高比例非化石能源带来的各项挑战,尤其是高比例风力、光伏发电所带来的运行安全、消纳等问题;三是迫切需要加快在能源市场建设、政策制定等方面研究,打破能源资源信息的交互壁垒,构建适应低碳发展的市场环境与政策环境。
问题分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做出明确部署,强调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在此目标指引下,能源系统碳排放将更加严格受控,非化石能源比例装机、终端电能替代比例将快速提升, 在此过程中需统筹处理好能源“绿色 安全 经济”三个维度关系,即高比例新能源装机会引起系统调节成本、安全成本的上升,而系统成本过高又会抬升终端能源价格,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因此,在能源低碳转型中迫切需要坚持底线思维和系统思维,对不同能源比例、不同用能需求、不同排放比例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系统化分析,加快开展以碳中和为目标的能源转型升级研究,以推动江苏能源发展在确保能源安全保障供应前提下既能满足低碳减排要求,又能实现整体效益最优。
具体建议:
一是加快开展“碳达峰 碳中和”下江苏能源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将能源低碳转型作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多重战略的重要落脚点,开展江苏能源低碳转型场景分析研究,细化江苏能源低碳发展场景路线、阶段目标;结合江苏产业升级实际,加强产业链与能源链协同创新,深化省市能源互联网与产业布局统一规划,提高能源综合应用与梯次利用水平。
二是加快开展能源新技术、新产业布局研究。建立海上电网技术研发中心,面向远海大规模风电发展,突破海上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分频输电技术、大规模储能技术、大容量超导风机等核心技术,抢占远海风电产业发展先机;建立能源互联研发中心,面向沿海大规模可再生能源与化工、钢铁等大产业集群发展态势,突破电能-氢能-碳捕捉应用相互转换技术,构建安全协同高效的低碳能源互联互通互供体系,以技术创新带动能源系统与能源产业经济的共同升级。
三是加快开展有关政策机制研究,开展能源低碳转型成本显性化研究,加快出台储能、需求响应等措施提升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开展绿电、碳排放交易等以市场化降低能源转型成本的市场和政策环境研究,更好的发挥市场“无形之手”、政府“有为之手”。
四是加强重大电力设施与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抓住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契机,围绕过江电力通道与过江大桥(隧道)一体化建设展开联合攻关,破解北电南送过江卡脖子导致弃风弃光的难题,提升社会投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