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介绍 专家人才库 调研选题库 研究成果库 数据库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
发布时间:2022-04-12 阅读量:407

调研情况:

建设数字政府是推动“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更是新时代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然要求。目前,我省深入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综合试点,积极推进政务服务、行业监管和民生服务数字化,政府数字化转型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问题分析:

一是数字政府建设基础不厚。数字政府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起点不高,适度超前不够,政务云等资源基本饱和。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和配套的规章制度还有待完善。大数据管理和产业发展缺乏复合型人才。

二是联动协同不足。高位推动,统筹管理大数据建设的整体力度不大,各地大数据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部门与部门之间,板块与板块之间横向联动以及市级和区县的上下联动较少。政府与企业的内外联动也不多,缺乏市场调节和全社会的参与。

三是跨部门数据共享不畅。虽然客观上存在数据安全责任不明确、数据标准不统一、上级部门要求等制约因素,但不可否认一些地方和部门主观上仍然存在数据专有化观念,共享主动性配合度不够。

四是大数据服务应用不广。对于大数据在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中的作用深入挖掘还不够,“一网通办”关键环节还有待突破,“不见面审批”“秒批”等服务体验有待全面推广,减材料、减证明、减跑动次数等基层和群众的获得感还不够强。

五是数字政府建设亮点工程不多。运用大数据驱动创新的应用研究不深,对于大数据在社会治理、社会创新、产业升级、公共服务等方面能发挥的作用缺乏充分的认识,使大量的数据“沉睡”在数据库中。

具体建议:

一是打造数字底座,加强数字资源集约统筹。强化统筹协调,走集约共享的发展道路,精心谋划下一阶段我省数字政府工作整体布局。数据是“数字政府”的核心资源,要加强数据归集整合,以项目建设统一扎口管理为抓手,按照政务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做到“应归尽归”。加快公共出行、“水、电、气”等公用企事业单位数据汇聚,不断扩充数据池容量。完成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社会信用等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强云、网等大数据基础设施的统筹保障。深入推进部门各类网上业务系统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努力消除基层多个网络、多个系统繁琐切换的现象。注重对现有资源的改造和利用,加快推进部门机房整合,控制重复投资,切实提升政务云统建统管共用效率,构建数据共融共享、系统互联互通的“数字政府”体系。

二是强化数字支撑,提升营商环境服务水平。不断完善以“一网通办”为核心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以“四减”,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次数为目标,运用大数据技术倒逼政务流程再造,倒逼权力事项下放。狠抓落实“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事办”四项任务,从“需求侧”驱动“一网通办”不断升级。要强化服务支撑。逐步建设完善统一电子印章、统一电子证照、统一公共支付、统一业务中台等支撑系统,加快突破“一网通办”关键环节,助力“一网通办”数据交换更便捷,力争实现大多数事项从“最多跑一趟”到“一趟不用跑”。要优化服务入口。建设公共服务移动应用总入口,打造国内知名的城市公共服务移动应用品牌。提高技术维护和市场运营水平,加快功能延伸和体验提升。不断推进“政企通”平台升级,逐步推进各类助企惠企功能开发。不断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数据开放、网民互动、智能服务等功能,做精做优“民生服务桥”、“营商智能窗”等特色栏目。

三是坚持应用导向,构建智慧城市运行体系。开展用地、能耗、环保、安全、民生等领域数据碰撞比对,服务决策参考,加强精准施策,形成“让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靠数据管理”的现代治理体系。完善公共数据开放平台,通过建立大数据开放实验室,举办大数据创新应用大赛等方式,促进公共数据社会化应用。要打造智慧工程惠民生。针对老百姓关心的热点和政府工作的难点,研究大数据解决方案,要通过大数据提供以前没法提供的服务,解决以前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推进大数据在健康医疗、社保就业、教育文化、住房城乡、交通旅游等领域的智慧应用。加强治安防控、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生态保护、市场监管等领域的智慧工程建设。要强化示范引领创品牌。从创品牌、出亮点的关键领域入手,分类开展试点示范,深化对电子政务项目的科学管理,深化技术与业务的融合,打造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基础示范项目,加快形成我省大数据发展的特色品牌。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