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介绍 专家人才库 调研选题库 研究成果库 数据库
以创新引领支持民营企业在双循环中加快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22-04-12 阅读量:421

调研情况: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遭受巨大冲击。面对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的态势,党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民营、中小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如何助推其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积蓄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能,尤为重要。

坚持以内循环为主,以创新引领双循环,在双循环中锤炼、增强创新能力。民营中小企业创新也并非一蹴而就,守正是创新的前提与基础,创新是守正的延续与升华。首先要踏实做好现有的产品和服务,重视市场认知和客户反馈,改进产品质量,做好产品细节,打响行业品牌、中国品牌。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生产更高质量产品,力争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为拉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形成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的新优势、增强中国在国际循环中的话语权做出努力。

问题分析:

创新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迫切需要政策的支持。当前,除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外,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还普遍面临着用工难、成本高、税负重等一系列实际困难。在经营成本方面,租金、土地成本、原材料价格等因素叠加,推动经营成本不断上升,成本因素对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更加突出。许多企业面对本就低下的行业利润率,要集中资金、资源投入创新发展,其资金困难的矛盾更加突出,渴望政府扶持政策的支持也就更加迫切。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支持企业创新的扶持政策,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地方政府也出台了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政策等。但这些政策的落地门槛较高,前提条件是企业必须有一定强度的投资、相应数额的利润。但企业转型过程中的老产品销售难、新产品销售市场难以较快成型、研发费用投入较大等叠加因素,导致此一阶段企业没有利润产生。在这个急需扶持的困难时期,却无法获得相应的政策扶持,致使很多企业倒在创新求生、转型发展的这一重要过程节点上。而一旦等到企业通过孤注一掷创新闯关、产生了利润和效益,综合实力条件达到有关扶持政策标准时,那些锦上添花的政策支持,对企业大多已不再急需,其落地成效及设定意义则显得不再那么迫切和重要。

具体建议:

建议:对处在资金困难、但急需加大研发投入、暂无利润产生、转型升级关键阶段的企业及时拉一把,切实加大帮扶力度。要深入了解并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性难题,营造创新环境,产出创新成果,促进双循环。反过来,也要在支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锤炼与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不仅给予外向型企业出口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也要给予内需型企业降低增值税税率、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优化消费税制度等优惠政策,以调动市场主体参与双循环、提升创新能力的积极性。

对于民企中小企业建立完善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相结合的常态化激励机制,让创新企业实实在在地感受带来的实惠,同时确保激励政策的精准有效、避免扶持资金流失。对于技术创新取得了良好成效,创新成果突出、创新机制完善、创新战略常态化推进的民营企业,持续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和激励力度,更须切实重视目前仍然存在的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创新能力结构不合理、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尚待完善等问题。对于吸纳就业贡献突出、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给予适当贴息、研发投入补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等支持政策。针对部分企业实际税费负担和融资成本较重问题,减税降负应该更加倾向于民营中小企业,扩大将贷款利息纳入增值税抵扣的企业范围,进一步降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税率,同时适当降低“五险一金”企业缴付部分标准,让民营企业最大限度轻装上阵,激励企业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强核心竞争力。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