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介绍 专家人才库 调研选题库 研究成果库 数据库
打造江苏省成为数字人才培育基地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04-19 阅读量:343

2022年1月12 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确定了数字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提出坚定不移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等十多个总体目标, 描绘了建设数字中国的宏伟蓝图。 数字经济正式为我国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动力。 为此,我们需要"青年数字力量"打开更多领域和行业应用的大门,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之路,创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為呼应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大方向,近年來,全國各省各地都大力推动城市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转型,因此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数字化人才需求大量增加。 根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的预测,到2025年我国的大数据人才缺口将高达230万。 特别算力平台建设,如基础软件和芯片发展领域更是存在严重的人才短缺的问题。 大数据人才素质培养及其供应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解决人才短缺的困境是当前和今后发展数字经济面临的重要任务。 而本人集合了多方面的数据,认为江苏省具有充足的优势和能力发展成为数字人才培育基地,成为国家培养新一代数字力量的强大支柱。详细的理由和建议如下:

问题分析:

一、江苏数字经济规模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江苏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社会和经济等不同方面的数字化转型。 数据显示,在2019年,江苏全省上云企业以超过22万家,当年的数字经济规模已为居全国第二,占全省GDP比重超过40%。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更达到4.4万亿元,领跑全国。  据初步预算,2021年江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计为10.3%左右,位居全国前列。 今年1月12日,江蘇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更是審議了《江蘇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草案)》,全速推動数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这些数据都证明江苏省的数字经济发展是稳步上升,相比其他省份更成熟,更有规模。无论是数字企业,数字政府或是数字社会,当中一定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正正可以用来作为培养年青数字力量的模板。同时,数字经济规模之大也让江苏也有更丰富的实力投放经济资源培养年青数字人才,绝对有成为全国数字人才培养枢纽的潜能。

二、江苏教育素质为全国榜首队伍

从古至今,江苏一直是状元之乡和院士之乡,教育气氛浓厚。首先,江苏有超强的高等教育,省内211高校就有11所,按全国数量分布来说排名第二; 而早在2017年的双一流评价中,一流科学流量和A类科学都位居国内第三。江苏的基础教育也是全国领先,就拿现在国家最优秀人才的院士来说,江苏新晋两院院士数量节节攀升,且全国占比越来越高。2021年两院院士共增选149人,江苏籍的新晋院士就有16位,占全国总数已超10%,证明了江苏教育深厚的底蕴。同时,江苏省内中高职学校的涵盖量和遍布量很高,高职学校共有89所,当中包括2所重点高职院校和15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总括江苏在教育发展规模、综合实力、整体水平位都是居全国前列,有绝对的优势实力打造有深度质量和充足数量的年轻数字人才,缓解国家未来数字人才短缺的困境。

具体建议:

一、加大力度推动达数据职业技能陪训

上文提到我国的大数据人才缺口到2025年将高达230万,而现在普通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明显未能填补该空缺,所以本人建议集中培养中高职学校具备大数据处理和治理技能的职业人才,成为满足数字发展市场需求的主力军。第一,可以建立一体化师资培训中心,推动中高职教与高水平大学交流融汇等,发展扎实的中高职校数字教育师资和系统。第二,大胆创新地鼓励省内的中高职学校开办“必修”的与该职业相关的大数据处理和治理技能课程,让每个毕业生都能对数字发展有基本的认知和数字化技能装备,这能及时地应付数字化转型后劳动市场的强大需求。

二、提高数字化教育和学习的氛围

在政府,社会和经济都跟随数字化转型的大气候时,我们的教育氛围也应随之而有所革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企业对旧有低端技术工人的需求不断缩小,有企业工厂曾表示:“原来一个生产车间至少有60个人,数字化后基本实行数字监控、数字决策,几乎是无人车间,降低了生产成本。”相反,新业态和新职业不断涌现,例如网约配送员和互联网营销师等。可见,未来劳动人才主要是要进到大数据处理、演算、分析、治理技能、产品研发、企业营销和售后服务等方面,那么我们的教育也应跟上这个大转型的节奏,从上而下提高相关教育和学习的氛围。本人建议第一是要鼓励中高职校和普通高等院校在招生时适当正面地解说现在劳动市场转型的情况,以及未来数字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们投选数字化相关课程的信心。第二,由省市政府牵头,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例如在各中高职校和普通高等院校设立与数字化课程相关的奖学金和助学金,鼓励学生研读与数字化相关课程。

三、深化校企合作,共育数字人才

企业主动吸收人才是学生选课和学校培养人才的最大推动力,当中省市政府必须牵头带动校企合作,让数字人才培养政策行稳致远。本人建议加强江苏省市政府,企业和学校的沟通的积极性和恒常性。省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定期牵头召开会议,及时传达国家政策、区域经济规划、产业布局、重点工作等,让校企双方都能了解最新的形势。企业方也要主动通报企业发展规划、生产规模、市场布局等信息,利于校方及时掌握企业的人才需求,对口培养;校方更要积极汇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实习实训计划等,利于企业及时掌握学校人才培养情况。此外,本人也建议江苏省政府应正确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让省市政府相关部门为校企合作发展以及数字人才培育订立明确目标,制定绩效评价标准,定期开展绩效评价,推动校企合作的良性长远发展。当中可以将校企合作情况作为职业院校办学业绩和水平评价的重要内容;也作为企业对社会贡献度评价的重要指标,每年表彰或指导改进,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扎实的人才培养基础。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