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虚拟现实与智能系统创新论坛之新年特别论坛“深度学习赋能的新时代计算机图形研究”
暨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图形图像专委会和江苏省工程师学会虚拟现实专委会2021年度联合学术年会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图形图像专委会、江苏省工程师学会虚拟现实专委会
承办单位: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软件新技术与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
会议主席:郭延文教授 南京大学、刘新国教授 浙江大学
程序主席:过洁副研究员 南京大学
二、观看方式
可通过“江苏省工程师线上学院”直播间进行视频回看。
三、活动内容
报告1:《视觉SLAM:在线学习的途径》
报告人:查红彬教授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智能科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创新团队“机器感知理论及应用”团队学术带头人,情感计算与先进智能机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或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第六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委信息学部委员、IEEE 北京分会的执委并兼任该分会的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感知与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与智能人机交互的研究,在三维视觉几何计算、三维重建与环境几何建模、三维物体识别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出版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论文300多篇,其中包括IEEE T- PAMI,IJCV, IEEE T-VCG, IEEE T-RA, IEEE T-SMC,ACM T-IST, JMLR, PR 等国际期刊以及ICCV, ECCV, CVPR, CHI, ICML, AAAI,ICRA等国际学术会议论文90余篇。获99 年度IEEE SMC Society Franklin V. Taylor Award,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公安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人:过洁副研究员南京大学摘要:近年来,随着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与移动终端传感计算等应用的快速发展,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再度成为计算机视觉与虚拟现实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的SLAM技术充分利用多视点几何与SfM(Structure from Motion)等领域的高效算法,并通过与深度传感器、惯性传感器等下一代传感设备的数据融合,在传感器轨迹计算精度与三维场景重建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重建误差积累严重、计算成本高昂等问题,影响了机器系统的在线响应速度以及对复杂环境的自适应能力。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利用传感数据的时空一致性与三维地图的几何不变性,在现有多视点几何计算的基础上,强化SLAM算法的系统性与泛化能力,进一步改善其基本性能。该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1)引入数据流计算的基本概念,充分挖掘密集采样传感数据内在的时空连续性,以加强SLAM算法的预测能力;(2)构建基于时域变化的增量算法,并利用地图全局特征的约束以及传感数据的实时反馈作用,实现传感器轨迹的高效计算与三维地图的递进式构建;(3)尝试各类机器学习算法在SLAM问题中的应用,以探讨建立自监督SLAM在线学习技术的新途径。
报告2:《深度学习框架“计图”的创新与探索》
报告人:胡事民教授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智能信息处理和系统软件等。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6-2015年担任两期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07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2016年起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在ACM TOG/SIGGRAPH、IEEE CVPR等重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并担任Computational Visual Media主编和CAD等多个期刊编委。主持人:张岩副教授南京大学摘要:深度学习框架是现代人工智能算法开发和应用的基本支撑框架,自主可控的深度学习框架是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更好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外主流深度学习框架基于开源开放的生态环境,已经构建起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用户群体。计图(Jittor)是国内首个由高校研制和开源的深度学习框架。计图框架创新地使用了元算子融合和动态编译技术,并提出“统一计算图”的思想,目前在多种任务性能上超越国外主流平台。除此之外,计图框架还在易用性、灵活性以及模型算法覆盖度上做了大量改进,旨在降低用户学习成本,吸引更多用户,构建自己的开源深度学习生态。本报告拟介绍计图平台的整体架构和多项创新技术,分享计图框架的最新进展,并探讨中国开源深度学习框架的未来发展。
报告3:《三维物体的结构分析与优化》
报告人:刘利刚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从事计算机图形学方向研究,获国家杰青项目资助。于2001年在浙江大学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曾于微软亚洲研究院、浙江大学、哈佛大学工作或访问。曾获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优青项目资助。曾获得陆增镛CAD&CG高科技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奖项。多个国际会议的大会共同主席和论文共同主席。现任IEEE TVCG等国际期刊编委。研究主页为:http://staff.ustc.edu.cn/~lgliu。主持人:魏明强副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摘要:随着虚拟现实、机器人及增材制造的快速发展,近几年三维模型的处理与分析逐渐由基于局部的分析发展到基于全局的分析,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三维物体的结构分析是理解物体形状及功能的重要因素。三维物体的子部件结构是形状分类、形状匹配与形状检索的重要信息,内部的拓扑结构决定着物体的物理与力学性能、动态关联与传动结构是设计复杂机构的关键。该报告将汇报讲者近年来在三维物体的结构分析及优化方面的系列工作。
江苏虚拟现实与智能系统创新论坛是由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和江苏省工程师学会联合主办的高水平、专业化论坛,论坛以“深入探讨技术创新、共谋产业发展之道、助力强富美高新江苏”为主题,围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以及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展开深入、持续的创新性探讨。论坛包含线下和线上等多种活动形式,每次由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图形图像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工程师学会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联合政府或一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承办,力图为政府、企业和高校等各方打造一个深入交流和务实合作的平台,助力我省在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五、联系方式
联 系 人:
朱晓蓉(手机、微信:13585107708)
蔡宗雅(手机、微信:15895996090)
固定电话:025-86670726、025-866707027
邮 箱:jsie2014@vip.sina.com
来源:江苏省工程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