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介绍 专家人才库 调研选题库 研究成果库 数据库
加大苏企外迁供应链产业链安全保障力度
发布时间:2022-05-20 阅读量:364

调研情况: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经济运行面临系列困难与挑战。我们必须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0年江苏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商务部及省商务厅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鼓励本地企业“抱团”外迁。

问题分析:

我们在对苏企外迁实效的调研中发现,我省制造业向外梯度转移过程中仍面临不小困难和不确定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难点:

一是供应链中断和产业配套不齐全,是企业外迁后面临的首要难题。因为产业链转移不完整,企业外迁后往往需要重新构建供应链,而因配套需要而产生的物流费用也会推高生产成本。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众多行业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及关键零部件因为停产、禁航及禁售黑名单等原因被迫断供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但造成供应链节点上“一料难求”,同时也导致物流费用持续攀升,从而不断推高企业生产成本。

二是熟练工人稀缺、新投资地区对订单、技术等获取速度较原来产业地区有较大差距。尽管人力成本和税收优势明显,但东南亚及非洲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技术工人匮乏是不争事实,如何发挥优势与弱化劣势是外迁企业成败的关键。

三是贸易企业转移不同步,在产能转移后、新市场尚未打开而原有市场份额却被其他企业迅速占领情况下,导致转移企业进退两难。

具体建议:

为保护企业合法利益,提升企业扩张和外迁信心,建议在供应链产业链配套迁移、电商新业态和海内外园区合作等三个方面,积极寻求制度创新和突破。

一、合理布局海外建仓,配套产业链整体迁移

为保障供应链安全,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尽快进行可行性研究,根据国家和江苏发展战略与规划,构建长三角乃至国家层面的跨境电子商务信息合作机制和共享平台;科学规划布局海外仓,构建和完善互联互通、优质高效的物流和仓储网络。

同时,苏企也要积极与东道国及周边友好国家的供应商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合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打好各方之间数据合作的基础,共享运营数据是高效生产和采购的基本保障;二是对供应链的结构进行优化,比如减少供应链商的环节数,如有可能,苏企与当地供应商结成战略同盟,或者苏企直接采取并购的方式,将供应商买下来,则更能提高供应链的保障水平。

二、大力普及电子商务,积极发展跨境新业态

依托互联网,推广电子商务跨境新业态有利于江苏企业建立和完善数字化的、稳定的跨境全产业链。“闭环式”跨境电商生态圈,能够为我省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提供全方位跨境公共服务平台,共享信息、技术、人才资源,同时充当外贸企业的防护网和护卫舰,帮助企业尽可能降低异地交易成本和国际市场风险,有利于防范和抵御国际政治风险导致的大面积冲击。

三、创新机制体制,加强海内外园区合作

目前沿海地区正在着手以开发区为主体,对接国家标准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和完善线上跨境通公共服务平台,为园区内中小企业开展服务。同时配套建设和健全各类包括电商、保税、物流、采购等多功能叠加、优势明显的线下功能园区。

但是要突破条块行政局限,探索不同所有制下园区之间的深度合作,还需大力推进国家层面上的制度创新。可尝试以本土先进开发区为节点,有效整合内地和海外园区的各个跨境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力求尽早构建统一的全国性和全球性平台,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内让本土企业受益,同时避免资源浪费及无效竞争。

此外,务必尽快建设的配套体系还应包括:一是跨境电商企业及从业人员信用数据库;二是跨境电商通关、物流、交易支付等平台数据采集和企业自主申报相结合的统计监测体系;三是政府和企业跨境电商纠纷预警和处理机制。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