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介绍 专家人才库 调研选题库 研究成果库 数据库
关于加强工业软件技术开发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05-20 阅读量:363

作为传统制造业大省,比照新时期高质量发展要求,仍面临三个主要问题亟待破解。

一是制造业规模大而不强。制造业受产业链两端挤压严重,早期的规模优势正逐渐消失,与同属第一梯队的广东和浙江相比,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差距正逐步拉大,重工业产值占比远大于轻工业等产业结构问题凸显。省内大企业、“领头雁”企业较为注重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但不少中小型制造类企业仍保留传统生产模式,生产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二是工业软件创新存在显著短板。江苏制造业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两化融合落实早,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2012年江苏就形成了一批工业软件在典型行业的应用示范工程,2019年江苏软件业务收入近1万亿元,但工业软件发展面临低端软件多、高端软件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软件更少,以及管理软件强、工程软件弱,支撑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数字化设备、核心工业软件、重要工业控制系统等存在明显短板甚至断点的现象。

三是智能制造缺乏融合高效的一体化管控。智能制造工业软件采用了管控一体化模型,而智能制造决策管理单位、工业软件技术研发单位、智能制造企业间目前却是松散化管理。究其原因:一是江苏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水平整体偏低,对信息化的认识、投入和水平不平衡,技术研发针对性不强;二是缺乏一体化管控平台,导致三方信息不对称,无法推动企业两化融合。

具体建议:

一、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示范项目对传统产业进行全链条改造。近年来江苏加强了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战略部署,在2018和2019两年间试点建设了30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涵盖航空、电子等9个行业),要进一步推进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的建设和应用推广,加强IT企业助力制造业软件国产化和标准化,搭平台主动布局,在制造业的研发设计、业务管理、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等方面精准服务,梳理“卡脖子”技术(产品)清单,加大资金扶持,组织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

二、基于国产工业软件设计江苏版制造业数字转型路径,明确工业软件的地位

一是将工业软件定为企业大脑和神经的工业产品,加大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从智能制造的关键——数字化设备技术、核心工业软件、重要工业控制系统、核心数据出发,梳理提升制造业企业智能工厂的整体效率、生产效能、上下贯穿联动数据,促成软件定义、编码和封装与工业硬件、网络、计算等技术和制造工艺融合。二是形成国产软件使用典型案例。根据我省制造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布局,支持引导制造业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强势企业和具备发展性企业推进国产工业软件产品使用,打造一批可学习、可参考、可借鉴的典型示范企业,带动扩大国产软件覆盖面。三是统筹推进工业软件的应用培训和精准服务。通过路径优化,分级分类施策,加快江苏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

三、着眼高质量发展开发政企校一体化管控工业软件

建立政企校紧密深度合作联动机制,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和高校支撑的一体化管控,协同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构建布局产业、企业、技术、人才和品牌集聚协同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搭建开放合作交流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设置智能制造软件核心技术攻关专项,引导制造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联动合作,推动智能制造提质增效。二是建立完善工业软件开发扶持政策,鼓励引导企业使用自主工业软件主动转型升级。三是扶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加入智能制造标准化战略制定,加强高精尖的科技型人才、有国际视野的管理型人才和数量庞大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培养,建立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前沿技术理论的研究和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奠定基础。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