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介绍 专家人才库 调研选题库 研究成果库 数据库
加强高校“高精尖缺”人才引育 服务江苏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06-17 阅读量:367

调研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止一次地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中美博弈的本质是科技,科技博弈的背后是人才。无论是国家强盛的历史逻辑,经济发展的现实逻辑,还是科技发展的严谨逻辑,都可以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创新发展中占据优势。所以,目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江苏素来有人才富集的基础优势,目前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超1400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884万人、高技能人才455万人,居全国首位。但我省的“高精尖缺”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引育工作面临着挑战。以2021年四青人才入选情况为例,上海交通大学144人、浙江大学136人、北京大学129人、复旦大学102人、清华大学98人位居前五名,而我省入选人数最多的为南京大学65人。其中,以海外优青入选者为例,全国最多的为浙江大学91人,我省入选人数最多的为南京大学,仅有33人,“高精尖缺”人才的引育工作亟待加强。如何更好地发挥江苏高校,特别是关键领域行业高校“高精尖缺”人才引育作用,最大限度地把高校人才优势、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助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招。

问题分析:

一直以来,江苏高校深入落实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主动汇聚人才,引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与世界一流高校相比,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仍面临着瓶颈与难题。一是区域性因素,我省各个城市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二是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仍严重缺乏。三是人才引进顶层设计不够,存在同类人才各高校重复引进或恶性竞争的现象。四是西方国家在高精尖人才方面对我国封锁遏制打压成常态,从发达国家引进人才的路径变窄,引才难度加大。

具体建议:

为更好的推动高校“高精尖缺”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江苏好大学”人才引育共同体建设

要加强高校间人才引育合作,鼓励江苏高校间一流学科强强联合、强弱学科阶梯合作,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协同创新,通过联合举办世界高水平学术论坛,共同开展线上线下、国(境)内外联动的海外引才系列活动,合作建设博士后流动站、探索交叉学科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协同推进高校国际化水平等方式,化各自为战为协同联动,抢抓海外人才回流机遇,拓宽人才培育维度,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二、加快政府、经济区、企业、高校“四位一体”协同发展局面建设

政府、经济区、企业和高校,按照区域性划分,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生态圈,按照发展方向和需求,一个政府部门包干对接相关区域内经济区和高校,经济区内创新企业按照不同领域对接不同高校,通过探索多种形式的长效合作机制,如政府做好顶层设计,提供政策支持;经济区做好政策落地和服务工作;高校根据地方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加强创新技术攻关,全力保障人才、科技支撑;企业则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吸纳高校优秀毕业生就业、促进高校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等,共同实现资源融合和优势叠加的良性循环,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动力。

三、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务体系。

在我省现有指导性政策的基础上,各地区各部门尽快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如专项资金补助、税收减免政策、工作经费、租购房补贴等直接资金补助吸引人才,另外配偶安置、子女教育特殊优惠政策等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内容。建立“高精尖缺”人才库,持续做好人才服务,也是需要加强的工作。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