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介绍 专家人才库 调研选题库 研究成果库 数据库
搭平台建机制 以健康科普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2-06-17 阅读量:367

调研情况:

国务院制定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在15个重大专项行动中,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是第一行动,也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健康中国、健康江苏建设,出台《“健康江苏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文件,制定《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江苏建设的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问题分析: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9年江苏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5.33%,到 2022 年和 2030 年,我们期望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达到不低于 26%和 32%。为此,我们建议要加强健康知识普及行动顶层设计,搭平台建机制,营造氛围、强化激励,以健康科普助力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和水平。 

具体建议:

一、围绕“健康中国”“健康江苏”战略,加强统筹谋划   做好顶层设计,紧紧依靠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引导树立“大卫生、大健康”,拿出更多精力,转变服务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健康科普等工作。将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配备健康教育管理专职人员,统筹配套专项资金,明确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加强体系建设,与医学高校等开展合作,培养优秀专业的科普人才,为健康知识普及提供支撑。 

二、搭建传播平台,营造“全员科普”氛围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有机结合,网站、微信、微博、院报、演播室、抖音平台等优势互补,电视台、广播、报纸等社会媒体与医疗机构有效衔接,培育健康科普品牌节目,形成强大的健康科普融媒体矩阵。将健康科普融入医务人员日常工作,让健康科普成为自觉、自愿的服务行为,鼓励医务人员通过演唱会、话剧、歌曲、漫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科普“唱给你听” “演给你看”,让健康知识听得懂、记得住。开展“精准健康科普”,对急诊、门诊、住院患者,开展急难危重症、常见病多发病、特色病种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和教育;专家走进乡村、社区、学校、企业、机关,围绕群体关心的急、慢性疾病,职业病以及急救、自救技能,提供全方位、全覆盖、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普及。 

三、动员多方力量,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牢固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卫生健康部门应建立并不断完善国家、省、市及医院各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和健康科普资源库,打造权威、专业、高效的专业科普队伍;财政部门应加大资金保障和财政补助;宣传及广电部门要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构建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的机制,加强指导和监管;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大中小学生健康知识普及和健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健康促进与教育必备知识与技能;体育部门应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和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开展健康运动指导;行业学会、协会应组织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的、面向公众的健康科普活动和面向机构的培训工作。 

四、加强区域联动,推进健康科普广覆盖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健康科普体系,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依托医联体建设,瞄准基层健康服务能力建设,鼓励医院专家走进基层,培训基层医务人员、专家下基层坐诊、开展惠民义诊和健康讲座等,推动健康教育资源有效下沉。推动健康促进区(县)建设,举办爱国卫生宣传周、爱国卫生月、健康促进月等活动和卫生日宣传活动以及农村广播、民族民俗等各类活动,针对居民主要健康问题普及健康知识。 

五、打造“三个一”工程,促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落地见效做好“一件实事”,面向全省常住人口家庭,免费发放健康知识读本和健康工具包,让健康科普真正进家入户,入耳、入脑、入心。编制“一张地图”,编制“健康江苏全景电子地图”,系统整合健康服务领域健康惠民信息,建成跨领域、一站式的智能健康搜索平台,为群众及时方便地获取健康资源。建设“一批地标”,在江苏各大地标建筑、商业中心户外大屏、地铁和公交网络移动电视等平台播放精彩纷呈的健康主题宣教活动,营造崇尚健康的社会氛围。 通过城乡融合、多部门协同、系统联动、广泛动员,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优质高效的健康知识普及体系,推进实现健康科普全民覆盖,谱写健康江苏、健康中国新篇章。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