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上,我省横向比较存在差距。
问题分析:
一是呼应程度不高。上海提出可以成为数字丝绸之路的最佳连接点;浙江提出打造数字丝绸之路的战略门户;山东把“深化数字丝路合作”作为重点突破行动。而我省在“数字丝路”建设的具体目标和路径选择上都不明晰。
二是组织机构建设滞后。没有成立省级大数据局,各地市大数据局普遍反映无上级主管部门,和省工信厅无法直接对接。
三是数字企业“走出去”的数量少、本领弱。缺乏合适的技术产品、不熟悉国外市场是我省数字企业的普遍情况。
四是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大、效益低。数字经济指数排名常年低于数字经济规模的排名,数字经济增速低于浙江和山东,与广东差距拉大。以政府为主体的重点领域数字化应用建设中,缺乏对本省优质数字企业的倾斜和鼓励。
具体建议:
1.强化我省经济发展的数字战略思维。重新审视数字经济在我省发展战略中的定位,对数字经济发展统筹布局和统一规划,明确重点发展方向。对数字产业融合、技术突破等重点领域开展前瞻性研究和系统性政策设计。积极主动争取国家层面全方位支持,为融入全国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做好准备。
2.高调宣示江苏融入国家战略的决心和信心。出台在“数字丝路”领域有明确江苏烙印的品牌举措,体现“交汇点”特性。在南京立项“一带一路”博物馆建设,邀请“一带一路”国家共建馆藏。策划举办“数字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邀请有实力的数字产品供应商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字产品应用商在江苏对接,并常年坚持,形成江苏的数字经济品牌。
3.提高我省数字信息集约化、国际化水平。成立省大数据局,统筹全省大数据和数字经济发展。优化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布局,整合构建区域性、行业性大数据中心。拓宽互联网出省中继带宽,扩容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带宽,全面提升国际互联带宽和流量转接能力。结合省级大数据中心建设和新增外向型产业园区等工作,依托《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打造以数字化贸易为标志的新型服务贸易中心”的任务措施,有意识、有计划地申报建设更多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
4.着重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链,鼓励传统产业与数字企业打包“走出去”。利用丰富的制造业数据源,与其它省市形成差别化优势。在工业互联网建设上寻求突破:一是整合小而散的云计算和大数据资源,做大做强工业互联网的信息基础设施层,培育有影响力的江苏“工业云”;二是向纵深挖掘,在我省优势制造业的细分领域鼓励形成专业性强的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台和工业APP,形成江苏特色发展的快速通道。鼓励数字企业与传统建筑业、制造业打包推介,引导有国际影响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参股、控股中小型数字企业。
5.将我省打造成数字经济的成本洼地、发展高地。积极谋划建立互联网交换中心,争取试点开放端口给省内持证数据中心,实现企业互联。组建相对紧密的“江苏数字企业发展联盟”,用市场化的方式与通讯运营商组团议价。支持数字企业扩大直接融资比例,鼓励金融机构适当降低数字企业的抵、质押门槛,由政府资金引导设立的天使投资等向数字经济倾斜。设立“数字丝绸之路基金”,为我省企业参与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专项投融资。阶段性地减免我省数字产业从业人员的个人所得税;依托我省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注重对算法人才和区块链工程师的培养,同时有计划地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数字专业化人才,为我省参与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广交朋友、预设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