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通知 学会动态 前沿资讯 分支机构动态
《开学第一课》|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发布时间:2022-09-02 阅读量:362

9月1日,

全国各地中小学迎来新学期。

1日晚8点,

2022年《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


在这一堂课里,

有培育金色种子的院士、

有青藏科考队、

还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他们把科学精神的“种子”,

播撒在青少年的心中。


“我从小就是饿着长大,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

我的外婆曾想喝上一碗稀饭都得不到。”

为此,

谢华安立志“人人有一碗饭吃”,

50年来不断培育优质稻种。


“我们能够年年丰收,靠的是优良的品种。

种子就是农业的‘芯片’,

一粒好的种子,一个好品种,

得来是多么的不容易。”


82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植物遗传育种学家谢华安

向同学们讲述了《50年金色种子梦》。


“中国文明经历了沧海桑田,

成为世界几大古代文明当中,

唯一没有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

离不开古代先民们坚韧地开辟了

这片广袤的土地,

更离不开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

在长期奋斗当中对中华文明的

创造、发展和接续守候。”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

研究员王巍

以水稻这一“文明密码”为线索,

为大家追溯了中华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


“2017年启动了第二次青藏科考,

我们科考有个很重要的任务,

就是摸清楚‘亚洲水塔’究竟有多少水。

经过这几年的科考,

我们初步估算‘亚洲水塔’的

水最少是九万亿立方米,

这样的话,

我们对于国家的水资源就心中有个数。”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

科学考察研究队队长姚檀栋

讲述了“巅峰科考”背后的故事。


“我们也期望同学们能够加入到

今后我们国家发展航天的队伍,

我们将让中国人的步子

迈向更高更远的太空。

我们将用中国的航天器,

把人类的文明播向星辰大海。”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

回望30年中国载人航天

和60多年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鼓励同学们向着星辰大海出发。


《2022开学第一课》

通过院士、科学家的人生经历,

号召青少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把个人的小梦想融入国家民族的大梦想,

从先辈们的梦想延续到时代的梦想,

不断前进,永不停歇。



相关阅读

播撒科学精神的“种子”

“我们能够年年丰收,靠的是优良的品种。种子就是农业的‘芯片’,一粒好的种子,一个好品种,得来是多么地不容易。”82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遗传育种学家谢华安向同学们讲述了《50年金色种子梦》。

新学年伊始,9月1日20:00,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大型公益节目《2022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

在这一堂课里,有50年扎根土地只为培育金色种子的院士,有在荒原上种出全球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创造“绿色奇迹”的三代务林人,有勇攀世界之巅、探源青藏高原地理气候变迁的青藏科考队,有首批舰载机英雄飞行员,有不忘使命、从老一辈航天人手中接过接力棒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他们,把科学精神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的心中。

奋斗成就梦想。“我从小就是饿着长大的,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的外婆曾想喝上一碗稀饭都得不到,所以我从小就懂得,一碗饭是多么重要。”为此,谢华安立志“人人有一碗饭吃”,50年来不断培育优质稻种。“我们要有奋斗的精神,做奋斗的一代新人。”

“水稻带来的文明的变化,一次一次地震撼着我们。”“中国文明经历了沧海桑田,成为世界几大古代文明当中,唯一没有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离不开古代先民们坚韧地开辟了这片广袤的土地,更离不开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在长期奋斗当中对中华文明的创造、发展和接续守候。”从一粒米到一个国,以水稻这一“文明密码”为线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研究员王巍为青少年追溯了中华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从相关的文物、遗址中梳理了一个颇为清晰的中华文明发展史。

“2017年启动了第二次青藏科考,我们科考有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摸清楚‘亚洲水塔’究竟有多少水。经过这几年的科考,我们初步估算‘亚洲水塔’的水最少是九万亿立方米,这样的话,我们对于国家的水资源就心中有个数。”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队长姚檀栋讲述了“巅峰科考”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青藏高原的独特地形地貌,它更是记录了千万年中国地理气候变迁的“历史档案”。

“我们也期望同学们能够加入到今后我们国家发展航天的队伍,我们将让中国人的步子迈向更高更远的太空,我们将用中国的航天器,把人类的文明播向星辰大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回望30年中国载人航天和60多年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一代代中国航天人从当年“东方红”卫星发射成功到如今“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墨子”传信、“北斗”组网、“天问”探火、“天宫”揽胜……中国航天人用默默付出、团结奉献、拼搏奋斗让一个个中华远古神话变成现实。

《2022开学第一课》通过院士、科学家、航天工作者的人生经历,号召青少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从国家、民族、时代的坐标系中找到自己的志向,把个人的小梦想融入国家民族的大梦想,从先辈们的梦想延续到时代的梦想,不断前进,永不停歇。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已过千山万水,仍要跋山涉水。”“八一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如是寄语新学期的少年。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马爱平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