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红色遗产承载着革命先辈们的红色记忆,凝结着中国革命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的宝贵资源,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江苏拥有着丰富的红色遗产资源,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在江苏大地留下了重要遗存。目前全省共有不可移动红色文物1031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56处,革命专题博物馆和纪念馆53家。江苏的红色文物遍布13个地市,其中,苏北地区是红色文物最为丰富的“宝藏之地”。
目前,我省已经构建了红色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体系, 2018年底,江苏省文物局编制完成了《江苏省革命文物名录》,省委印发了《关于加强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实施意见》,各市也相继出台红色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对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
各级政府将红色遗产的保护利用纳入到政府部门年度社会文化建设工作中来,加强规划引导。组织实施了江苏省红色遗产、名人故居维修保护和展示提升专项工程,将红色遗产列为国家和省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方向,持续加大对红色遗产保护利用的投入力度。同时不断提升红色遗产利用水平,提高红色遗产的展览展示水平,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和主题活动日,开展各种社会教育活动,宣传革命历史,讲好红色故事,激发爱国情怀,切实増强宣传效果和吸引力。
问题分析:
一、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
1.整体保护利用率不高。全省各类红色遗存整体上呈现体量小、分布散、位置偏的特点,高等级文保单位总数不多,多数红色遗存是纪念碑、烈士墓,保护、利用难度较大,开发利用效率不高。很多位于经济不发达地区或是散落在城郊的遗存因得不到重视和保护而逐渐损毁。
2.保护水平不平衡。一方面,经济状况较好的苏南苏中地区保护得相对较好,经济状況一般的苏北地区则保护状况一般,甚至是比较差,一些地理位置偏僻的地区保护情况堪忧,尤其是散布在乡野的遗存,多数没有得到保护。另一方面,保护级别高的文保单位设置专门的保护机构,配备了专业人员,保护做的比较好,保护级别低的单位,由于经费匮乏,没有专人管理,保存状况差。
3.利用方式单一。除一些著名红色景点外,大部分红色文物都是以简单的静态展示为主,普遍存在内容相近、展品较少,形式雷同单一、手段落后,布展陈列粗糙等问题,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对遗存的文化内涵挖掘不足,不够深刻,导致其公共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4.权属复杂情况普遍。部分文物存在由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民政部门、文物部门等多头管理现象,管理权限交叉重叠、界限不清,多部门尚未形成良好的协作机制,难以形成合力。另外,仍有大量文物属于私人所有,因而保护、利用工作难度大。
具体建议:
二、对策和建议
1.完善保护利用体系。首先,需要建立起常设领导机构和长效工作机制,厘清各部门职责,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逐年有计划地、持续性地进行修复、建设、利用。其次,完善投入机制,强化资金保障。建议省级财政设立红色遗产保护和利用专项资金,同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权利、义务、责任,共同在各自的财政预算中为红色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此外还可以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再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推动各地加大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利用志愿者队伍,充实当地红色文物保护利用力量。
2.坚持整体保护,突出重点。一是夯实红色遗产保护基础工作。深入开展红色遗产摸底,完善名录和档案资料,建立数据库。建立红色遗产定期排查制度,重点排查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情况、维修保护和管理使用情况。进一步做好革命旧址维修保护和馆藏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二是坚持统筹协调的思路,推进各地以市域为单位编制红色遗产保护利用规划,破解红色文物分散度大、展示利用不成体系,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三是在整体保护的基础上,对于保护状况较好、文化价值高的遗存进行重点保护,打造全国性红色文化精品。
3.丰富利用方式,促进文旅融合。一是创新红色文物的展示陈列,改变单一的照片、实物静态陈列模式,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互动性、体验性。二是促进红色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开发红色旅游线路。将红色文化融入当地旅游主题中,深入挖掘红色故事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编演红色文艺作品,实景呈现革命场景,把更多的红色文物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用旅游带动红色文物“活起来”。三是加强红色文化与主题教育相结合,在红色遗存所在地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党政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等,进一步发挥红色遗产的教育功能。
4.做好宣传推广,扩大影响。一是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研究与挖掘。充分利用红色文物中蕴含的红色文化资源,鼓励支持文物博物馆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相关党史学会等深化对红色文物史料的研究阐释,深入挖掘藴含其中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出一批最新研究成果。二是打造红色文化精品。通过影视创作、文学创作和舞台精品剧目创作,塑造一批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红色文化精品,实现红色文物的保护和传承。三是积极运用新媒体手段做好红色遗产宣传展示。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社交平台内容新颖、传播快速、用户流量大等优势,积极展示红色遗产,讲好红色故事,提升红色遗产的社会知晓率,唤醒群众的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