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以及《江苏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苏北现代农业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农业环境质量不高、产业化水平较低等短板与问题。
问题分析:
一、土壤环境质量不高
土壤养分不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物生长和产量。局部地区土壤污染加剧,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较低,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二、经营组织水平较低
农业结构和布局不够合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较低。市场体系尚不健全,组织化程度不高。
三、质量安全监管不全
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还不健全。农产品品牌缺少严格管理和精心呵护,存在品质不过硬、冒牌杂牌、以次充好等问题。生产上使用违禁农药、激素、添加剂现象仍时有发生,导致部分农产品农残超标、一些优势农产品品质开始退化。
四、支持保障能力不强
资金投入不足,土地制约明显,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技服务能力不强,执法监管保障有待加强。
具体建议:
一、加大农业环境改善力度,增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基础支撑能力
一是大力推进土壤改良力度。依据不同农作物的化肥使用规律,制定现代农业生产的专用配方肥,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二是加强环境污染治理。重点是产地环境保护,防止工业“三废”、非法冶炼等对农产品产地造成污染。三是健全环境治理体制。重点在于依据当地资源环境,明确产地环境存在的明确问题以及产业发展方向,以创造绿色产品品牌。
二、着力提高产业化水平,提高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组织保障能力
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深入实施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规划,重点培育粮食、蔬菜、畜牧、水产品等优质绿色农产品,建设一批上规模农产品基地和现代示范园区。努力培育新型农业业态,注重生态产业型、集约发展型生产模式。以生态学理念,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重点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结合,拓展农业的休闲观光体验功能。二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大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建设力度,尽快建设县级、市级甚至区域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重视建设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提高农产品流通交易能力。三要加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注重培育新型农民队伍,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投身农业事业。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努力培育示范性合作社。积极扶持和培育一批生产规模大、带动范围广、竞争能力强的绿色农业龙头企业。
三、高度关注农产品质量,强化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安全保障能力
一要制订农产品质量标准,明确各类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加大农产品标准的实施力度,重点做好标准化生产示范,建立完善质量标准可追溯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二要重视品牌建设。加强对农产品品牌的管理和保护,严厉打击各类毁坏品牌信誉和形象的行为;加强品牌整合,培育农产品名牌,提升产品质量。三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高度重视区域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争取尽快通过计量认证;努力改善县、集镇农贸市场的农产品检测条件,支持生产经营单位的检测点建设。坚持深入开展集中执法行动及各类专项整治,依法打击各种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为;重点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对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肥料等投入品监督检查,严防违规使用。着力构建农资信用体系,规范农资经营管理,增强农资经营者服务观念和守法意识。
四、切实完善支持保障体系,塑造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调控治理能力
一要加大政策和资金保障力度。不断拓宽农业融资渠道,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有效缓解农业经营风险。二要加快推进土地林地流转。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重视土地流转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妥善处理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地市场、重点基地设施建设等农业生产性用地与耕地保护的关系。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加大设施农业发展力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四要加强农技服务能力建设。要深化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加快构建“三位一体”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加强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进一步推广生物物理防治、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适用技术,严防滥用化肥导致土地地力及农产品品质退化,积极发展农牧渔结合型生态种养殖农作模式。重视农技队伍建设,健全农技推广服务网络,重点镇、重点村、重点基地要培养农技员,研究解决乡镇、街道农技队伍的人员结构、知识更新、作用发挥等实际问题,市级、县级农技部门要切实加强农技推广指导、农业信息传播,着力研究破解生产经营中的一些技术问题。五要切实增强执法保障能力。要研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协调机制和责任机制,整合管理资源,形成管理合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