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当前江苏省家政服务业正处在快速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 家政服务行业里所包含的养老护理服务、母婴护理服务、产后康复服务、清洗保洁服务已经成为行业品牌化、专业化、产业化、平台化发展的重要业态。统计数据显示,全省人口8051万 (2018年统计数据) , 需要家政服务的家庭占家庭总量的60%, 约达到1600万个家庭, 消费能力强, 服务需求量大, 可容纳就业人数在50万~100万人, 具有非常大的就业空间和市场份额。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10亿的服务产值。随着社会老龄化和二胎政策的影响,家政服务行业潜力将进一步迸发出来。
问题分析:
虽然家政服务业发展迅速,但与快速增长的家政服务需求相比,家政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产业规模仍然偏小,处于“小、散、差”的状态,大企业、品牌企业缺乏,高端家政服务产品少,中低端家政服务质量不高;家政服务市场存在秩序混乱、无证经营、价格恶性竞争、服务欺诈和劳务纠纷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家政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具体建议: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工作,推动我省家政服务业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规范化发展,特此建议:
一、尽快开展家政立法工作,规范家庭服务业经营行为。虽然国家层面及我省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和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但还不能完全满足我省家政服务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可参照上海的经验做法,加快开展我省家政服务业的立法工作,从法律层面明确各行业赋能政策和监管政策,满足家庭服务消费需求,维护家庭服务消费者、家庭服务人员和家庭服务机构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规范家庭服务经营行为。
二、全面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省家庭服务协会牵头打造了家政服务诚信平台,建议在全省大力推广运用,归集家政企业、从业人员、消费者的基础信息和信用信息,并按规定向相关部门及家政企业充分共享金融、税务、司法等可公开的信用信息;建立规范家政服务领域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制度,对信用记录良好的家政企业和家政服务员,通过“信用中国”、省级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等多渠道公布,对失信家政企业和家政服务员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对失信主体实施限制会员资格、降低信用等级、公开曝光等惩戒措施;建立家政服务登记注册管理制度,开发集银行金融服务、身份认证、技能培训记录、体检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家政卡”,推动家政服务员从“自由人”向“职业人”发展。
三、进一步规范家政行业职业培训,提高家政人员素质。将分散在人社、商务、民政等各有关部门的就业培训经费整合起来,设立家政服务专项培训经费;发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社会和企业的协同作用,通过市场化手段开展不同类别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加强家政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和质量;推广使用规范的家政培训教材,积极鼓励与高职院校进行家政服务业教研模式探讨,在大专及以上学历层次开设家政服务专业,培养家政服务业的高端人才和管理人才,进一步提升家政服务业的管理和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职业培训补贴尽量向“80”后、“90”后倾斜,积极为年轻人搭建学习平台,使家政服务人才队伍更趋年轻化、专业化;对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家庭子女、登记失业的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登记失业的企业转岗安置职工、登记失业的退役军人、登记失业的残疾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家政服务等行业免费就业技能培训。
四、培育扶持规模化的诚信家政服务机构,促进市场转型升级。对诚信经营,有一定规模,服务优质的家政服务品牌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导,整合资源,促成连锁经营,发挥品牌企业带头作用,发挥其辐射效应,促成其他非正规渠道向正规渠道转变,鼓励家政公司发展“员工制”家政,直接与培训学校合作,招收家政服务人员,使专业化家政公司成为市场主流,实现规范化、专业化管理经营,逐渐淘汰“中介型”家政公司,使他们能够适应家政服务市场的要求进行转型升级。
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尊重家政服务的新风尚。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纸媒等宣传渠道,宣传家政服务业的社会价值与意义,推广行业品牌和服务标准,引导社会公众认可、支持、尊重行业发展,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家政服务的新风尚;同时,推动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社区等社会资源进入家政服务业,努力营造家政服务规范化、职业化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对客户和消费者的培训和宣传,通过社区讲堂、老年课堂等方式加以引导,提高消费者对家政服务的认识,保障家政服务员合法权益,提升家政服务员的社会职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