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疾控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出席,介绍做好国庆期间疫情防控有关情况,敬请关注本期发布会热点问答!
如何保障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有序运行?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 李晓勇
一是做好针对性的产品供给。要求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制定针对性的消费惠民政策,引导居民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科学安排出行计划,活跃本地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实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计划,深入推进“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助企惠民行动,创新消费活动举办方式,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二是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要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保障开放时间、活动内容和服务质量。
三是维护健康规范的市场秩序。要求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对文化和旅游经营单位的监管,规范经营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依法查处私设景点、不合理低价游、非法一日游等违法违规行为。
高校如何做好校园服务保障?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刘培俊
第一,筹划做好专项工作。教育部指导各地学校制定国庆假期及前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始终保持校园疫情防控领导体制、指挥体系和应急机制高效运行。
第二,加强校园科学精准防控。严格执行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和学校第六版技术方案,科学精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优化校园管理方式。加强学校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的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加强师生员工健康监测,规范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
第三,做好活动安排。按照国家和属地疫情防控有关规定,各校倡导师生就地过节。
第四,提升校园生活服务水平。保障生活物资、防疫物资供应,校内超市、浴室、食堂、活动中心等场所正常开放,坚决制止乱涨价和变相涨价行为,着力满足师生“吃、住、学、用、医”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妥善解决师生点外卖、收发快递等相关问题。
第五,加强师生员工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师生员工开展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引导师生员工树牢“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增强健康管理能力。
服务旅客运输方面如何做好疫情防控?
一是完善运输组织方案。加强客流趋势研判,优化运力调配,加强客运枢纽、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运力投放,做好铁路、道路客运、民航、城市交通等运输方式的衔接,畅通出行“最后一公里”。
二是优化运输服务举措。强化站内客流组织,引导乘客有序进站安检乘车。积极开展联网售票、电子客票、定制客运等服务,落实军人、消防救援人员等出行优待政策。
三是落细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细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消毒通风、乘客测温验码戴口罩、跨省出行乘客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查验、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防疫宣传等疫情防控措施。
四是加强安全应急管理。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强化车辆安全管理和动态监控,及时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切实保障运输安全。
五是强化值班值守。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将24小时值班值守,保持应急指挥体系实时在线,及时妥善处置突发情况,保障交通运输平稳有序运行。
如何满足公众的核酸检测需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 李大川
第一,进一步优化核酸采样点的设置和布局。各地按照网格化的要求布局核酸采样点,同时设立电子地图。
第二,做好采样时间安排。各地要确定并对外公布24小时提供核酸采样服务的机构。对这些机构和核酸采样点,要安排足够的采样力量,同时做好医务人员的休息和排班部署。
第三,做好现场秩序维护。要求各采样点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做好现场的秩序维护,避免人群扎堆,同时也减少人员的聚集。
第四,及时更新核酸检测结果。
如何应对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和新冠病毒的叠加?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传染病防控司司长、一级巡视员 雷正龙
一是加强主动监测。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哨点”作用,利用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加强对法定传染病和聚集性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对流感等重点传染病开展主动监测。
二是密切部门协作。会同相关部门共同指导托幼机构、学校、养老机构等重点机构落实“四方责任”,及时开展流感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置和应对工作。
三是推动流感疫苗接种。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提高群众主动接种流感疫苗的意识。我们建议医务人员、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参加大型活动及保障人员等重点和高风险人群主动接种流感疫苗。
四是做好医疗救治工作。统筹医疗资源,完善分级诊疗策略措施,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药品物资储备,提升秋冬季常见传染病救治能力和水平。
五是引导公众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了解掌握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继续做好个人防护,保持佩戴口罩、手消毒,尽量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预防新冠、流感等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
来源: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