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介绍 专家人才库 调研选题库 研究成果库 数据库
破除壁垒 建立高校及院所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机制
发布时间:2022-11-02 阅读量:250

调研情况:

江苏省作为科教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在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方面,相对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底,江苏省科技厅和财政厅又制定了《江苏省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补贴实施细则》,开始对仪器管理单位进行绩效奖补和对中小企业用户使用大型仪器开展试验检测等研发成本进行补贴。总体而言,我省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利用水平持续提升,支持科技创新的作用日益显现。

问题分析:

但同时,我省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利用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单台套大型仪器设备平均利用率较低。从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来看,国有资产购置的5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开机率大多在80%到90%,70%的仪器年有效工作机时小于标准机时,60%的仪器年有效工作机时不到标准机时的一半。主要原因在于大型仪器贵重,后续维修费高昂,同时设备多分散存放,不便于集中管理。

二是大型仪器专业化管理技术人员薄弱。据调研统计,我省大型仪器设备专职管理人员对应管理的大型仪器设备平均为4.5台套。由于大型仪器设备操作复杂,对技术人员的水平要求较高,但存在管理编制少,技术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制约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积极性。

三是管理制度不明确。大型仪器的所有权在高校或科研院所,但大多数使用权和管理权在具体学院或课题组,而不在校所级公共平台,这种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必然产生共享过程中的成果分配和维护费用分担问题,由于缺少相应的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难以形成体系化共享。

四是绩效评价不合理。由于仪器利用率高低、投入产出情况一般不作考量,从而产生“重购买、轻绩效”的现象,部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单位仅考虑本部门学科或检测需求,根本不关注开放共享。

具体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大型仪器开放管理制度

建议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组织协调,明确大型仪器设备统一管理的职能部门,统一领导和部署本单位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研究制定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总体工作方案和绩效管理办法。另外从大型仪器本身而言,具有操作复杂、精密性高、功能多样等特点,必须建立大型仪器管理使用培训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

二、强化大型仪器设备配置需求论证

为避免出现大型仪器“重购买、轻管理”的弊端,大型仪器在规划预算初期即要从需求程度、设备性能、管理人员配备等多个方面进行评判论证。为了鼓励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高校和科研院所可每年在财务预算中设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基金,并从校内外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收入中归集一定比例纳入共享基金。共享基金主要用于共享大型仪器的维修、维护,以及开放共享绩效奖励。另外可借鉴国外经验,设立专门针对大型科研仪器的资助基金,有些仪器资助项目为提高共享,可规定需要若干名得到研究资助的学者共同发起才具有申请资格。

三、以人为本,加强大型仪器管理技术队伍建设

建议关注大型仪器管理技术人员职业发展诉求,完善高校和科研院所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为这些专业技术专业人才提供合理的个性化晋升通道,避免水平高、技术好的人才因“天花板效应”而转向其他系列和岗位。通过建立并稳定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大型仪器设备专职管理人员队伍,并为其提供与教学、科研队伍同等的发展机遇,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四、制定更灵活的绩效评价机制

目前国家层面对于大型仪器共享情况的评价属于粗线条指导性意见,建议设置更加灵活的共享考核评价机制。高校和科研院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作为单位年度资产管理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基础上建立用户参与的绩效评价考核小组,对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评估考核并明确奖惩细则,提升单位共享仪器的积极性。

五、规范引导社会中介企业参与开放共享

除了科研院所自己内部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社会上也正涌现出在“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仪器共享中介企业,比如“科学指南针”,“测试100”,“A-test”等。这些中介企业自己本身并不拥有大型仪器,其主要扮演一个桥梁作用,从客户的需求角度出发对接某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仪器资源,从而提供所需要的分析检测服务。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从政策和法律上对这一行业进行规范,并从政策上鼓励更多高素质专业人员参与从事这一领域,从而进一步促进提升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范围和质量。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