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近年来,我国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现上升趋势,对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当前我国慢性病健康管理主要由大型综合医院承担,但存在重治疗、轻预防弊端。在社区开展慢病健康管理是受益人群最多、最经济、预防和治疗慢性病最有效的途径。
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基层社区慢病健康管理工作还存在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人力资源配置不尽科学、健康管理经费相对不足、居民自我保健意识不强等问题,制约着社区健康管理的发展。要进一步创新社区健康治理模式,探索治理路径,从而有效控制可预防慢性疾病,促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
具体建议:
一、构建重点疾病人群的筛查和管理工作
2019年6年,国家卫建委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提升基层重大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癌症等)的筛、管、防能力,实现“健康中国社区慢病生态圈”。 上述疾病可以在基层社区每年体检过程中,使用“智慧社区慢病管理中心”中合作伙伴的设备,对于重点人群中进行集中筛查,包含血压心率检查、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检查、颈动脉斑块B超检查、蛋白尿检查、肺功能检查、肿瘤早筛等方法,帮助基层社区发现相关疾病患者,并结合平台中的物联网设备,通过AI的技术手段提高基层社区筛查的准确度,给与信息化管理,把慢病患者在基层社区管理起来。
二、建立基层社区特色疾病诊疗科室
结合江苏省特色科室孵化项目,通过省孵化中心(省三级医院专科)带教有意愿的基层社区,并建立专科医联体,对基层社区进行专科孵化,帮助基层社区提高全科医生的专病诊疗能力,做到强基层。社会力量可以介入此项目中,扩大此项目的范围,让更多的基层社区更快的孵化特色专科,创建更多的省级特色科室。
三、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全省统一数据信息平台
借助社会力量(包括设备、数据信息公司等跨界资源),在政府的领导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使全省范围内基础数据采集自动化、统一化、标准化,初步实现信息对接无障碍。
四、提升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的能力
提升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能力的关键,在于增强社区医务人员队伍的力量。一是要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强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尤其是慢病的筛查、诊疗、康复护理等专业培训,提升基层医疗技术水平。二是建立激励机制,提升社区医务岗位吸引力,防止社区全科医生人才流失。如,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础上,实行按人头付费制;引入按价值支付理念,预留出一定比重的经费,对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实行按绩效付费,根据服务优劣支付医生报酬,激励医生提供更具价值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