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介绍 专家人才库 调研选题库 研究成果库 数据库
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发布时间:2022-12-12 阅读量:336

调研情况:

    江苏作为高教大省,近年来在产教融合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有益成绩。十八大以来,江苏职业教育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一条校企协同、政府推动、行业指导、社会参与的融合发展之路。2018年7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问题分析:

    但从整体而言,教育和产业协调对接、良性互动格局没有根本确立,我省深化产教融合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而言:

    1.体制机制没有形成。政府没有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和资源配置作用,相应的对企业和对高校的政策还没有出台。在人才引进、资源共享方面缺少优惠政策。对产教融合型企业以及高校的投入不足。缺乏区域产业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没有针对区域产业结构和社会需求设置的专业,人才培养社会和产业需求脱节。

    2.高校的定位不清晰。学校和企业协同、实践育人的培养模式没有根本形成,与企业的融合度不够,高校的科技服务能力不足。高校没有清晰的定位,没有按照应用技术大学的要求来进行顶层设计,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引进标准、职称评审体系、考核目标没有系统的改革。

    3.企业社会责任感不高。对培养学生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力认识不足,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不够。经调查研究发现,深化产教融合所面临的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

具体建议:

    为此,建议:

    1.完善体制机制。一是由政府牵头定期召开联席会,围绕深化产教融合的重大事项,开展会商、研讨、审议等,从组织上保证学校的改革发展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保证学校的人才培养满足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保证学校的科学研究能够支撑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二是政府需要发挥组织、协调等职能,综合运用投资、财税、用地、金融等措施,调动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激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参与教学改革,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三是在财政方面,允许高校的资金流向企业,用于共建实训基地等平台。政府给予学校在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自主权,支持企业设立高级人才工作站。四是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借鉴经验,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办学。针对区域产业结构和社会需求设置专业,专业的设置与调整紧随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变化,使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和产业需求。

    2.明确高校定位。要按照应用技术大学的要求来进行顶层设计,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引进标准、职称评审体系、考核目标进行系统的改革。要将行业的转型升级需求与学校的转型发展要求进行深度融合,吸引企业参与办学和教学,努力做到与社会行业企业十个共同:一是共同探索高校新的办学理念及制度设计,共同研究学校的办学定位及发展规划,共同制订人才培育模式,共同组建满足产教融合要求的新型教师队伍;二是开发企业所需要的职场核心能力标准,共同认定未来产业发展所需新“教材”,共同分析深化产教融合教学中的新问题,共同考核深度产教融合模式下教与学的新质量,提出解决问题的整改方案;三是高校要降低产业教授的门槛,可以设置“产业讲师”,取消对企业导师的职称限制。为“引企入校”提供制度上的保障,打破企业教师授课的职称限制,进一步丰富高校应用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3.寻求企业合作。学校要和企业合作,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创建产业园、建设技术研究中心、共建二级学院、合作兴办科技产业企业、校企合作工作站、校外实习基地和教师工作室等,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形成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建立技术转移转让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通过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制定与评价、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等,使企业和学校在共建基地、共同育人、共同开发、共同服务、共同管理等方面形成紧密的多方合作机制,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