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经江苏省8个地级市,在经济、民生、生态环境上对江苏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长江的保护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在保护过程,如何平衡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26日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江苏是经济大省强省,有条件有能力率先实践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要求。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寻找出平衡之道,将适度开发和生态保护两者结合起来。目前,江苏省委省政府、沿江城市对保护长江有高度共识并有实际行动。为此,我们提议,整合各地保护长江生态的规划和方案,在全省统一规划的高度制定有关方案,我们提议,在江苏沿长江两岸各建设一条绿化生态走廊,并建设一条沿江边的道路贯通整条走廊,将整个长江沿岸的景点、风光带串联起来,成为江苏生态环境保护的代言,旅游业的新名片。同时,建设过程中也要注意经济发展的问题,不搞大拆迁、一刀切,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问题分析:
目前,长江南北沿岸有很多公园、湿地、景区、动物保护地等,这些地方,有的风景优美、环境宜人,有的文化历史氛围浓厚,有的生态价格很高,是当地群众休闲的好去处。但这些散布两岸的景点如同散落的珍珠,没有串联起来,不能形成整体效应,较难吸引非本地游客,产生更大的价值。如果建设长江两岸绿化生态走廊,并以道路贯通,可以将整个长江两岸的景点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整合起来。人们可以从东到西或从西到东,慢慢沿着江边观光、旅游。同样依托这个走廊,可以举办一些自行车公路赛、马拉松赛事、文艺演出、烟花汇演等体育文化活动,既丰富群众生活,也可以提升城市形象。
我们在调研中也了解到,长江沿岸各地依托着长江水道,建设了很多港口、码头、企业园等,有的地区长江沿岸一半的岸线都已经开发。这些沿岸经济设施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在建设生态走廊时需要周全考虑,分类施策。
具体建议:
1.建设生态走廊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江苏需要按照国家要求,省市的政策,优化布局长江沿岸产业,清退出部分长江岸线,还地于绿,还地于江。
2. 生态走廊的整体规划要充分吸收地方上长江大保护的规划方案,与各地进行充分沟通,因地制宜,从实际情况出发,宜植树的地方植树,宜保留湿地的地方保留湿地,宜退地还江的则还江,宜保留农田的则继续种田。一方面降低建设的成本,尽可能减少人造风景,另一方面也是维护生态的多样性,符合自然规律,使生态走廊的形态更丰富,更具吸引力。
3.生态走廊内的道路建议以二级公路的标准建设,定位于观光、休闲、旅游,以不影响生态、游客感觉便利舒服为宗旨。不影响生态方面,要注意避开一些较重要的保护区,不影响长江的防洪等工作;在便利游客方面,每隔几公里,设置一个停车区或观景台等;每隔20-30公里有一个景点。同时,道路的建设要利用已有的符合条件的道路。
4.对于沿岸的园区、港口、企业,要以国家有关规定,江苏及各地市有关条例为基础,对符合规定的,不搞拆迁、一刀切。根据实际情况,或是公路绕开,或是设法串联起来,作为工业景点。
建设沿江生态走廊,是实践长江大保护理念的大手笔,也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的一笔宝贵财产。这也是一件举全省之力的大事,需要充分论证,分步实施,建议省里成立专门小组,进行可行性调查和研究,再编制规划。实施阶段要充分发挥各沿江地市的主体作用,并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促进各地的积极性,共同将生态走廊建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