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介绍 专家人才库 调研选题库 研究成果库 数据库
精心培育孵化苏派“独角兽”企业
发布时间:2022-12-12 阅读量:341

独角兽企业”是指成立10年以内、估值超过10亿美元、曾获得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的企业。“独角兽”企业视为新经济的重要指标,体现科技转化为市场运用的活跃程度。截止2017年底,全国共有“独角兽企业”164家,合计估值6284亿美元,从事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行业、大健康、文化娱乐、物流和交通出行等行业占“独角兽企业”总数的56%;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聚集了137家,占总数的84%。江苏现有“独角兽企业”7家,较2016年净增5家,但企业数量仍不占优势,企业总估值偏低,缺乏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与我省制造业第一大省、区域创新能力第一大省的经济地位不相称。 

江苏“独角兽企业”发展既有“痛点”,也有机遇。

一是科技型“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不同于依靠“模式创新”的互联网经济型“独角兽企业”,江苏科技型“独角兽企业”增长迅猛,企业创新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性不断提升,对江苏做实“制造业强省”、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支撑作用。

二是生态培育空间大。不同于依靠单一平台衍生模式,江苏“独角兽企业”分布领域较为广泛,丰厚的高校人才资源、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坚强的实体经济支撑,使江苏“独角兽企业”的孵化条件不断完善,具有较大的培育发展空间。 

三是苏南现代化示范区承载作用不断凸显。不同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独角兽企业”密集聚焦,江苏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具有产业丰富、信息密集、市场广阔等优势,是“独角兽企业”发展的重要腹地,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实践证明,新增长的“独角兽企业”也主要集中在苏南沿线。 

具体意见:

一是加快发展新科技领域项目。突出江苏科技优势,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江苏优势产业,加快关键领域突破,促进国内外协同创新,不断提升行业领域国际竞争力,努力跑赢新经济的“下一棒”。立足江苏制造业基础地位,引导“专精特新”制造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焕发制度活力,跟上新经济发展步伐,走“技术+模式”双轮驱动的道路。 

二是厚植独角兽企业孵化生态。加快培育平台型企业,支持平台型企业分拆科技产业,强化对分拆企业的战略投资,形成自孵化发展模式,为孕育“独角兽企业”提供“养分”。加速科技人才就地培育与转化,打造“高校-创业创新园区-研发中心”人才发展全链条,推出高校毕业生就地落户、科技人员综合保障、海外人才初创孵化等“政策红利”,为“独角兽企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支撑。出台“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加强产业规划,注重精准孵化。 

三是优化独角兽企业区域发展空间。依靠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优势,加快与上海、浙江平台型企业合作,发挥研发生产等功能优势,嫁接和引入更多成长型企业。以南京、苏州等区域中心城市为龙头,带动苏南现代化示范区、沿海沿江区域提升创业创新影响力,通过自身优良的创业创新环境和高水平的服务体系,吸引国内外创业创新资源集中集聚,支撑独角兽企业成长。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