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介绍 专家人才库 调研选题库 研究成果库 数据库
加快高水平中试基地建设
发布时间:2023-02-10 阅读量:289

调研情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而中试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关键核心环节之一。建设高水平中试基地,对于提高技术成熟度、促进成果转化率、提升市场成功率,均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促进作用。

问题分析:

通过对全省中试基地的调研,我省中试基地建设及发展情况总体良好,但在其高水平发展过程中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中试环节薄弱。我省现有各类科技计划着重聚焦资助新技术研发,对中间试验、工业化试验等投入严重不足。中试阶段具有资本投入大、研发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等特点,按欧美经验,中试投入为研发阶段投入的10至100倍。因此,地方政府难以持续为中试基地提供系统性支持,而风险资本因其较强的逐利性和短期性,不愿投资中试,中试基地建设尚缺乏政策支撑。

二是中试人才队伍匮乏,培养培训体系不完善。中试人才既要能理解新技术的思路,又要有生产实践的经验。欧美等发达国家中试起步较早,建成了较好的中试条件,并形成了专业的中试人才队伍,既能满足自身需要,还能为其他企业提供有偿服务。而我省及国内其它省份普遍存在中试人才队伍匮乏,建制化培养培训体系缺失的情况,从而导致仅有少量的中试车间能发挥作用。

三是平台型的中试基地较少,环保排放缺乏政策支持。我省中试资源存在分布分散、使用不足、设备闲置等问题,各科研机构亦因资源有限难以分别单独建设中试基地,有限中试资源尚未实现有效共享,专业化平台型中试基地还很缺乏。此外,对部分连续生产的流程行业进行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验证中试时涉及三废排放,存在因技术不稳定造成的环保排放瞬时或短期超标的情况,尚无政策措施和监管办法。

具体建议:

一、加大中试环节投入力度,形成中试多元化投入机制

省级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大对高水平中试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在科技平台建设中单列中试基地建设专项,在省级专项资金、技改资金、技术创新基金、技术创新融资信贷等制度上给予倾斜;在政府设立的各种引导基金中,明确限定早中期创新企业或项目的规模比例,对中试基地建设可尝试采用风险投资和财政资金拨付相组合的模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向高风险的创新领域;对定制性强、投入多、风险高,甚至仅一次性使用的中试研发设施,形成以政府财政风险补偿为主要形式的政策保障,分担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风险。

二、加强中试人才能力提升,构建中试人才体系

在我省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进一步加大生产实践类课程的设置力度,引入创业型、工匠型师资,形成建制化培训培养体系,培养一批工程化应用开发能力强的人才队伍;鼓励研究人员积极进入各类中试平台,以有效解决实验室难以发现或解决的工程重大难题,完善工艺和设备定型设计,提升研发人员的科学实践能力;对已建成的中试基地提出中试团队建设要求,形成科研和中试人员双向互聘流动机制,制定中试人才引培、薪酬激励、成果奖励办法等,激发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三、建设形式多样的中试基地,统一管理分类评价

整合我省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中试资源,采用改造设备、优化流程、替换试验等方式,建成各种形式的中试基地,鼓励科研机构与政府、企业等联合建设中试性研发机构,支持分行业设立技术创新中试基地;对我省部分公用设施,如电厂、污水处理厂等部分设施作为中试公共资源进行有条件开放,对部分中试过程涉及三废排放的基地,若因新技术不稳定造成的环保排放瞬时或短期超标,应制定一定的豁免政策;梳理分散在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中试资源,统一纳入开放的中试资源网络管理平台,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将中试资源开放共享、提供第三方中试验证服务情况等作为考核指标进行绩效评价,择优给予资金奖补。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