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介绍 专家人才库 调研选题库 研究成果库 数据库
推进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建设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3-02-10 阅读量:234

调研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2022 年是我国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21-2023 年)》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工信部实施“5G + 工业互联网”512 工程的收官之年。近三年,江苏省面向制造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有效带动了制造产业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资源相对有限,数字化转型仍面临着不少问题。

问题分析:

1.企业数字化服务商选择受限。目前,以中小制造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专业数字化服务商发展尚在起步阶段,面对中小企业客户数字化项目需求杂、规模小、利润薄的现状,项目未能形成长期盈利循环,导致服务商存量不足且发展受限。

2.国产工业数字化应用不足。由于作为数字化基础建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不高,工业APP资源池也未形成集聚效应,未能降低定制化产品替代。同时国产软件多集中在办公管理、设备管理、制造管理等工业基础管理工具,核心工业软件如工业设计、孪生仿真等核心软件能力短板尚未补齐。

3.企业数字化规划能力不足。90%以上的中小企业经营决策者认为企业数字化就是购入信息化软件,在执行过程中没有系统评估企业实际需求,导致零散投入、重复建设且数据互不兼容,无法实现有效的系统性设计,价值难以呈现。

4.企业数字化转型主动性不足。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投入谨慎,数字化升级的关注普遍不足;而部分在前期尝试过应用信息化的中小企业,对于要整体布局、长期建设与投入的数字化产品也持有观望态度。

具体建议:

1.基于工业互联网完善区域公共服务能力。一是支持以产业集聚区域为基础,优先打造一两个面向区域数字化需求的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区域资源一体化协同,探索实践设计版权共享、设备共享、产能共享等制造新模式。二是鼓励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基于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公益服务与特色产品,依照行业、领域开展数字化服务商服务成效分级评价,为区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共性需求提供成本低、实用性强的解决方案,逐步形成具有区域产业集群特色的中小企业数字化公共服务机制。

2.基于工业互联网推行工业数字化应用。一是通过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提供的轻量化的、平台型的软件应用,解决中小企业初始阶段的信息化升级问题,减轻相应的硬件和人员投入,减少企业IT管理系统的部署成本、测试成本和运维成本,大幅度减少企业信息化改造的成本。二是鼓励更多工业APP开发团队在平台发布产品,提供订阅模式、免费试用模式、专家点对点服务模式,使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不同阶段逐次选用不同的信息化系统,逐步完善信息化补课与数字化升级。

3.基于工业互联网推进数字化规范建设。一是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布数字化程度模型,通过平台引入专业数字化咨询诊断机构与行业龙头企业做在线诊断指导,分行业导入数字应用产品与方案,并对对实施结果做数字化评估与反馈,让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建设有可循目标,有可实施应用。二是基于园区/产业集群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可建立统一产业链数据管理,快速为企业实现产业上下游协同搭建供需渠道,形成区域数字生态。三是通过工业互联网的数据链接与分析反馈能力,结合地方产业治理要素,规范地方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标准与路径,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与绿色低碳化协同发展。

4.鼓励中小企业长期分步探索数字化转型。一是为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打造逐级分层产业政策,分布补贴,逐步引导,长期支持。二是依照中小企业行业划分与成熟度评价,可以重点对高端产业链条中的中小企业适当放宽政策支持条件,降低投入门槛、延长扶持年度、支持点位升级、偏重应用成效,鼓励企业应用平台打造转型示范,依照企业数字化应用周期评级智改数转目标。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