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介绍 专家人才库 调研选题库 研究成果库 数据库
营造企业良好发展生态增强我省制造业集群竞争力
发布时间:2023-02-10 阅读量:243

调研情况:

制造业集群化发展是制造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竞争力。提升制造业集群发展水平,必须充分认识企业是创新主体,也是重要支撑力量。只有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生态,才能更好提升我省制造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问题分析:

近年来,江苏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为总抓手,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扎实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在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优化企业发展生态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是企业自身创新攻关能力不足。大型制造企业在建设产品生产系统、打造生产线的过程中,难以对产品全部零部件、主要技术等进行创新攻关,部分关键核心零部件、材料、设备及工艺被他国垄断甚至独家垄断,造成全链生产存在堵点和断点,而上、下游细分产业企业的创新力、自我“造血”能力不强,难以对全链生产提供足够支持。

二是新旧企业间存在“数字鸿沟”。传统制造业存量大、生产设备耗能高、管理机制落后,导致传统与新兴企业在生产、管理信息方面的有效交流受阻;传统企业内部数字化转型还不到位,缺乏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

三是先进制造业企业尚未形成合力。大型制造企业已形成独立的发展生态以及企业文化,但企业之间缺乏涵盖企业生产、管理、监测的综合合作模式,共同创新合作机制还不健全,造成高质量企业集群式发展以及全链生产合作存在障碍,限制了产业生态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具体建议:

一、大力培育“链主”领军企业

支持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优化制造业生产流程和资源配置,破解行业“小、散、乱”难题,促进领军企业加快成长;落实资金-生产-销售的层级化、多元化全链条资源保障,调整和优化企业结构和布局,培育一批“链主”领军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带头啃‘硬骨头’,集中优势力量瞄准行业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工艺升级,构建企业为主导的自主创新体系。

二、着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

拓展服务于战略新兴产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规模,完善专精特新制造业企业的审核、评价标准,培育一批面向国家战略、具有创新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立专精特新制造业中小企业协同高质量发展体系,推动专精特新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动态调整企业发展路线图,形成集群式高质量协同发展态势,不断优化制造业全生产链结构布局。

三、完善制造企业合作机制

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推进区域内制造业全生产链企业间合作,建立企业现代管理与预测系统,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打造涵盖“链主”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集群的生产需求数据交易平台,形成企业基于供需数据驱动的合作机制,促进企业生产资料有效运输、流转,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进“链主”级企业强强联合,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良性循环。

四、健全全链生产价值评估体系

完善生产效益为核心的评价指标,建立集群式企业生产效益评价标准,测算全生产链企业设备效能、生产效率、产品成本等指标,构建综合生产价值评估体系。动态掌握全链企业效益及市场价值,追踪集群式协同发展过程与成效,通过反馈指导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及生产、合作、发展模式革新,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逐步在省域范围内试点推广,构建制造业发展新格局。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