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介绍 专家人才库 调研选题库 研究成果库 数据库
提升精准服务能力,引领我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05 阅读量:291

调研情况: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科学部署下,我省各地紧扣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聚焦细分领域,培育了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优的“独角兽”企业,以及“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2022年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望达2600家。

问题分析:

虽然我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氛围浓厚,认定数屡创新高,但受制于企业自身局限性和经济下行压力,专精特新企业在领航工业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具体表现为:一是企业数量排名与江苏创新水平不相符,且苏南苏北地区分布不均衡;二是产业创新发展的空间有待提升,核心零部件、基础部件、自主掌控的高端芯片、新材料“卡脖子”情况明显突出,高校科研机构的基础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偏少;三是企业生存压力增大,土地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经营成本增加。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和中美经贸摩擦产生的冲击,给企业带来较大生存压力;四是扶持政策创新性不足,前期省市密集出台的惠企政策,与部分省市同质化程度较高、针对性不强,在申报国家级认定时不具备竞争优势。

具体建议:

为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提升我省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现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区域协同,鼓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和政策红利,深度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加速推进长三角科技、人才、项目等资源向我省集聚。始终坚持企业主体地位,主动为企业牵线搭桥,支持有发展潜力的规模工业企业与行业领军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创新发展攻关联盟。鼓励企业锚定细分领域的关键环节,主动对接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企业,加快突破卡脖子的核心要素制约,特别是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优势产业链,推动产学研相结合,为企业发展注入持续发展动能。

2.推动数字赋能,助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我省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加大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打造“智改数转”集聚区、数据中心产业园等平台载体。大力引进入驻一批具备强大技术能力和丰富解决方案的智改数转服务商,搭建“服务商+科研院所+应用单位”协同运作平台载体,为广大中小企业发展提质增效、突破重点领域关键瓶颈提供个性化的数字化转型服务,促使企业在细分领域做精做优做强。持续完善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链条,以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坚持政府引导,分级分类培育企业梯队。加大全省科创企业培养力度,着力培养一批精耕细分市场、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队。在各地建立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库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分级分类,形成科创企业提档升级培育库。注重精细化管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企业进行针对性的精准指导,帮助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动态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梯队,全面增强全省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强科创企业源头培育,充分发挥“双创”团队、“双创”人才的领军示范作用,以更大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人才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4.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加快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导向,通过举办银企投融资对接会、建立融资服务平台等措施“双向”赋能,引导省内融资服务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量身定制“专精特新贷”和“信用贷”等信贷产品,并推动业务常态化。紧贴企业发展需求,研究制定“专精特新”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政策,建立“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针对精耕细分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白名单”覆盖面,着力提升有研发需求中小企业的获贷率。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培训,完善金融惠企政策解读、金融产品推介等服务,让好政策有普惠度,更有知晓度。

5.组建专业团队,精准优化为企服务。引导各地对国家、省市各级专精特新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个性化培育政策,探索建立清单制,研究分析拟培育企业的问题诊断和问题销号两张清单,确保问题实现闭环管理,逐一解决。完善部门协同推进机制,鼓励因地制宜组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专班,让懂政策、业务熟的工作人员有更多精力研究制定个性化政策,并协调解决培育申报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惠企政策真正落地落实。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持续跟踪跟进,以精准直达的点对点帮扶和专业化的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