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2014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2015年江苏省发布《省政府关于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5〕106号),截至2022年11月,省共享平台共有50万以上的科学仪器11830台,创新券服务机构550家,其中高校60所。当前,我省科研设施与仪器规模持续增长,覆盖领域不断拓展,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综合效益日益显现。
问题分析:
但是,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制度不健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制度涉及到多项管理制度,制度上的不健全直接导致实施不完善。
二是开放共享意识、认知程度薄弱。在许多科研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享”观念未被普遍认可,一些科研人员会根据自己科研需求来购置仪器设备,存在部门化、单位化、个人化的倾向,甚至形成“专用设备”。
三是管理体制机制不明确。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在各二级学院、各专业实验室、学科点、课题组分散管理,体制机制不明确,缺乏统一管理,严重影响其使用效率和效益,部分科研设施与仪器重复购置,部分高校并未成立开放共享领导小组。
四是开放共享信息化平台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仍停留在仪器信息发布的阶段,并未真正实现线上管理,无法满足当前共享需求,网络化管理水平低,平台参与度低。
具体建议:
一、加强制度保障,形成正确导向
各高校应制定《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大型仪器设备考核办法》等,并按照制度具体实施,制定《开放共享基金管理办法》,保障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的启动、奖励、设备维修等,并保证其专款专用,保证设备开放共享的良性运行。《大型仪器设备考核办法》是建立共享工作奖惩模式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大型仪器共享率的重要保障。实验技术队伍激励制度是推动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重要力量,保障实验技术人员应有权益是提高开放共享的根本所在。
二、加强共享宣传,树立共享共识
深入推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是建设“双一流”高校,培养杰出人才的必备条件。建议各高校可通过“大型科研仪器宣传月”的方式推动宣传工作,通过开展“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政策解读”等主题讲座,开设“各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公众号向广大师生宣传开放共享制度,帮助师生系统了解高校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也可通过政府建设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进一步对开放共享进行宣传,树立共享意识。
三、明确管理体制机制,落实管理责任
各高校应由学校牵头,成立大型科研仪器领导小组,二级职能部门为管理部门,各二级学院作为技术服务执行单位。学校负责制定大型仪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二级职能部门负责实验室管理的各项工作,各二级学院负责健全本实验室技术服务管理制度,落实实验室的大型仪器管理责任,确保服务质量。
四、搭建信息平台,提供技术支撑
各高校的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水平各异,各地应根据当地经济结构、发展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政策。平台可建立“政府主导+私人建设运营平台”的发展模式,“政府主导”保障平台运行,私人建设运营平台引入专业第三方运营团队,私人建设运营平台打通大型仪器共享的上下游科技服务,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科技服务,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产学研合作、成果登记、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使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既具备政府主导的保障性,又具备市场化运营的灵活性,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开放共享、价值共创和利益共有,进而促进社会资源高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