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作为经济大省,碳排放总量位列全国第三,碳排放空间收支状况处于严重赤字,为-135.73百万吨/年。因此,在国家双碳目标战略提出后,减排压力巨大。
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可在短时间内制造出任意复杂的零件,并为制造业有效节材节能减排,有望从源头缓解生命周期碳排放问题,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标志性的生产工具”。江苏省是国内最早发展增材制造技术产业的省份之一,拥有近百家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和研究机构,涵盖了全部类型增材制造装备、服务及应用。
问题分析:
但是,比照双碳目标发展要求,尚未充分发挥增材制造优势,其助力双碳目标仍面临三个主要问题亟待破解。
一是双碳目标下的增材制造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在双碳目标前提下要保持江苏经济强省和科技大省的优势地位,需优化产能及升级产业。增材制造能够节材节能减排,但是省内增材制造技术发展的壁垒大、成本高、创新力度尚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双碳的助力效应。
二是制造业与增材制造技术结合不够紧密。在双碳目标下,虽然省内制造行业面临节能减排压力,同时也认识到增材制造的助力作用较为关键。但当前省内多数企业对于增材制造技术在成本、技术成熟度等方面存在信息或认知偏差,应用力度不够。
三是增材制造助力双碳目标示范基地亟待建设。增材制造技术能够协调减排和增长之间的矛盾,但省内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亟待优化,包括从设计、原材料、装备、应用和流通等全产业链环节,尤其缺乏应用示范基地引领。
具体建议:
一、统筹规划引领双碳目标下增材制造技术新发展
我省增材制造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双碳目标对其提出了新的挑战,应进一步发挥我省增材制造技术优势,通过设立双碳增材制造专项科研项目、规划省内双碳增材制造技术发展路线图、扶持增材制造技术重点研发机构及应用企业等措施,促进双碳目标下能源产生、存储及消耗等环节的新型增材制造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在双碳目标下,统筹规划增材制造技术的设计、材料、设备、工艺、应用等环节,降低技术壁垒,提升成熟度,促进其进一步大规模应用。
二、加强产业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
江苏省的增材制造产业规模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省内尤其是苏南地区形成了增材制造产业集聚效应。在双碳目标下,应充分发挥江苏省增材制造产业的优势,提升增材制造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程度,加深制造业与增材制造产业的产业链互动。从产品设计、加工、存储、流通等环节,引入增材制造技术,进一步促进传统制造业与增材制造的融合,给予技术赋能,从而发挥增材制造技术对双碳的助力作用,形成增材制造产业促进减排、提升科技附加值、拉动经济的良性互动局面。一方面需要增材制造渗透到细分的目标制造行业,另一方面,需要目标制造行业在顶层设计时能够发挥增材制造技术优势。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强产教融合,尽快形成需求牵引和技术拉动的良性互动局面。
三、形成重点工程牵引加强双碳增材应用示范效应
江苏制造业门类较全,增材制造技术已在航空航天、军工、新能源、生物医疗、教育、制造业、建筑业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在双碳目标下应进一步提升增材技术与制造企业结合力度,尤其是在能源生产、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行业,通过树立典型的示范工程,梳理增材制造技术对双碳指标的促进作用;提高对典型示范工程的培育、推广及扶持力度,以双碳目标贡献度与经济贡献度双赢的典型增材制造技术助力示范工程为标杆,达到增材制造技术助力双碳的效果。
总之,以增材制造技术为代表的制造业技术进步能够有效降低绿色溢价。江苏省应抢抓第三次工业革命契机,充分发挥在增材制造业起步早,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齐全,产业规模大且发展迅速等优势,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提前布局以增材制造技术为代表的低碳零碳负碳重大关键技术,加快制造业节能减排的进程,助力如期实现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