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介绍 专家人才库 调研选题库 研究成果库 数据库
加快我省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3-02-07 阅读量:242

随着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实施与推进,新能源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机遇期、驶入“快车道”。我省把握时势,正在创建国家新能源新兴产业集群,竭力打造国际知名的新能源装备制造高地。

问题分析:

同时,也正面临着产业链布局不均衡、部分领域存短板、制造端企业产能逐步转移、集群优势链主企业比较少、集群技术创新能力不够突出、供应链受冲击不确定因素多等诸多难题。为此,我们建议如下:

具体建议:

(一)加强产业规划,明确发展目标

一是专设产业门类。开展全省新能源装备产业摸底调研,梳理新能源产业地区分布、新能源产业园区和重点区域和产业集聚情况。研究制定我省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紧盯产业发展趋势,绘制新能源产业发展地图,引领全省新能源装备产业布局。

二是制定发展目标。领跑新能源装备产业赛道,分别确立苏南全球动力电池中心、太阳能光伏创新和制造基地、新能源汽车制造重镇等具体目标。在新能源装备产业规模总量上,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汽车集群产值实现翻番,达到8000亿元以上,到2030年,率先打造1-2个苏南万亿级优势产业高地和集聚中心,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装备制造高地。

(二)建立“链长+专班”的工作机制

结合新能源产业规划和总体目标,建立省市领导挂钩的“+专班”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服务工作模式,揭榜挂帅,为项目提供全流程、全方位代办帮办服务。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全省新能源装备产业年度工作计划,继续招引大项目大企业,推动新能源装备产业集聚和能级提升,推动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实现跨越式增长。

(三)加强统筹协调,壮大产业链集群

制定我省新能源装备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计划,加快推动产业链式发展。落实龙头企业(链主)培育计划,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着力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支持优势企业通过上市、并购重组等方式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链优势企业与专业配套企业集群协同发展,实现要素资源优化配置。

(四)关注前沿技术突破,坚持创新引领

推进新能源装备核心技术研发,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聚焦关键基础技术领域,重点突破关键基础材料、车规级芯片、轻量化设计、计算与控制基础平台等基础共性技术。着眼技术升级,聚焦下一代颠覆性技术,狠抓碳中和核心前沿技术研发,重点攻关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全固态锂电池及绿氢产业链关键技术,确定研发创新的主攻方向。

(五)推进新能源装备产业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

依托苏州工业园、无锡高新区、中以常州创新园、龙城实验室,创建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全力推进建设高能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建设能级提升,支持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重点突破光伏发电等关键共性技术,着力研发高效太阳能电池用关键技术并推进其产业化建设,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鼓励中创新航技术研究院、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中汽研(常州)汽车工程研究院等研发机构联合打造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支持本地优势企业联合创建省级动力电池制造业创新中心。

(六)创建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创建省级高标配新能源应用综合示范区,发挥新能源产业推进的示范意义和价值,助推低碳绿色发展和低碳社会建设。围绕新能源“采储送用”环节,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示范应用,加大光伏一体化建筑、光伏屋顶、车联网等绿色能源示范工程建设。加大新能源公共交通推广应用,制定有关新能源汽车鼓励支持政策,同步推进新能源公共交通推广应用和充电桩建设工作。完善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体系,推进我省市级动力电池回收区域综合服务中心站和回收网络体系建设。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