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介绍 专家人才库 调研选题库 研究成果库 数据库
高质量推进我省区域医疗中心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3-02-09 阅读量:236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在福建考察期间更是对于“十四五”期间推行分级诊疗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问题分析: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精神,建议我省以高质量建设区域医疗中心为契机,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水平,推动我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更上新台阶。

根据我省实际,提出建议如下:

具体建议:

一、做好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坚持用系统性思维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整体提升、互联互通的区域医疗中心体系。一是由省卫健委牵头,做好各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同步启动、组团创建的规划设计,充分发挥上一级医疗中心对下一级医疗中心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整体提升我省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二是明晰各级各类医院的功能定位和服务重点,推动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分工协作,对跨区域就诊人数多的专科建设加大支持,鼓励加大多学科综合门诊(MDT)、研究性病房建设等诊疗探索,让老百姓就近解决疑难重症。三是推进全省区域医疗中心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协同,通过远程医疗信息中心带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减少卫生服务碎片化。

二、打造平战结合的新型模式。坚持将“平战结合”作为全省区域医疗中心体系建设的重要原则,做好后疫情防控时期的应对策略。一是建设可灵活转换的医院诊区、病房等硬件设施,增加负压手术室、ECMO人工肺等专门设备配置,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病患门急诊诊疗流程,确保快速、高效地应对公共卫生突发情况,做到“平时能协同、战时可独立”运行。二是综合医院加强运营维护和物资储备,足量备好医用物资,建立循环补充机制;感染病医院着力打造综合科室,强调“大专科小综合”,重点加强传染病患者合并基础疾病研究。三是战时各级卫健部门要科学布局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和病人收治区,实现疫情救治与其他疾病诊治通道并行畅通,确保感染者和疑难重症病人同时应治尽治。

三、明确智慧医疗的发展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医疗服务向智能化发展,构建我省医疗健康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一是支持更多一级区域医疗中心申报国家级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在现有4个类别国家医学中心的基础上创建更多“尖峰”学科,努力把各中心建设成为一流的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的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二是对科创中心和健康科技产业建设加大土地、税收等政策扶持,推广新科技、新成果、新模式在区域医疗中心的应用示范。三是充分整合物联网、5G、大数据和云平台等新技术,建设更多远程医疗协作网和互联网医院,以区域医疗中心体系为核心打造医疗大健康生态圈,实现智慧医疗美好愿景。

四、完善各级各类人才保障。要把全方位、高水平培养医卫人才队伍作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体系的重要一环。一是依托“双一流”高校促进医教研产融合发展,设置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重点专科及领军人才,以及一批既具有临床经验又有公共卫生背景的复合型“平战结合”卫生人才。二是引导资源向省内医疗资源薄弱地区流动,建成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中心及临床人才培训中心,由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派出专家授课指导,缩小重点病种诊疗水平与省内外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三是构建农村区域医疗中心人才培训体系,对农村全科医生、农村区域医疗中心骨干医生等开展培训,着重提升常见多发重点病种的诊疗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