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介绍 专家人才库 调研选题库 研究成果库 数据库
推进市级疾控中心现代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02 阅读量:345

市级疾控链接省疾控和基层疾控,链接辖区内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是实践“预防为主、医防融合、平战结合、联防联控”的保障机构,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疾病防治和职业健康技术支撑的中坚力量。因此,加快推进市级疾控中心的高质量建设有利于其枢纽作用的高效发挥。但当前,市级疾控中心建设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制度建设现代化不够完善。大部分市级疾控中心行政级别不高,影响力和话语权不足,不利于疾控机构发展,亦不利于干部梯队建设。

二是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仍存在短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用房面积、装备设备、人员配备等标准化建设力度推进不畅,市级疾控中心提档升级迫在眉睫。

三是人力资源现代化建设水平不高。大部分市级疾控中心缺少高层次的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不灵活,所设岗位吸引力不足,待遇和发展前景与高层次、高学历人才期望差距大。

四是业务能力现代化建设有待提升。市级疾控中心之间科研创新能力发展不平衡,地域差异显著。疾控机构承担的预防性体检工作移交定点医疗机构承担后,质量体系管理和人员技术能力得不到实践锻炼,整体水平呈下滑态势。大部分开展有偿服务的市级疾控中心技术服务形式单一,技术含量不高,同质化竞争严重,科研创新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具体建议:

一是改革发展机制,激活内驱力。升格行政级别,增强在公共卫生领域话语权和主动权,在疫情处置、应急管理方面赋予决策权,确保重大疫情发生时政令通畅。加强薪资保障,健全激励机制,各市财政部门根据人员编制、经费标准、服务任务完成及考核情况,全额安排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业务经费等,尽快落实国家卫生防疫津贴足额发放。建立绩效系数稳步提升机制,对引进的人才和有突出贡献人员,允许突破绩效工资系数的束缚,按承接项目、课题等有关规定,支取合理酬劳、奖励。鼓励对外服务,激活发展活力,推动疾控中心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满足社会需求。

二是加强基础建设,提升硬件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市级疾控中心标准化扩建,适应新时代公共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要求。提升重大突发事件技术储备,建立实验室仪器设备持续投入机制,加强高水平实验室建设,推进体现地方特色和技术能力的高水平区域实验室建设,配套加强各市级疾控中心科研支撑和技术保障能力,提升实验室快速检测能力。

三是重视人才,打造现代化人才队伍。加大公共卫生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探索建立高效的人才薪资增长机制,实施项目薪资、年薪制等。加强内部挖潜,激活存量人才。推动高层次在职学历学位教育,探索院校联合定向培养机制和医教研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应用型公共卫生博士。增加高级职称评聘途径,拓展晋升渠道,支持各市疾控中心探索职称评聘新方法,评聘疫情防控紧缺人才或做出突出贡献员工时不受编制名额限制。

四是夯实基本业务能力,着力提升创新能力。稳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疫情应急处置,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非传染性疾病等预防与控制,疾病病原微生物检测、鉴定和物理、化学因子检测、评价、疫情及健康相关信息管理等能力。以实战要求提高应急演练频次,提升跨地区、多部门联合演练水平。转变服务理念和方式,以联合研发、技术合作、横向课题、知识产权转让等形式提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服务。围绕公共卫生风险制定科研攻关方向。加大对公共卫生和生物安全科研支持力度,大力支持重大传染病病原体溯源、流行规律等研究。加强与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等单位的联合科研合作,强化应用科学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