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介绍 专家人才库 调研选题库 研究成果库 数据库
执行农田化肥用量定额类标准
发布时间:2023-03-20 阅读量:291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标准的价值还在执行。目前,实施“标准”落地存在困难与挑战:

1.平衡粮食生产刚需与化肥减量标准存在困难。我省人多地少,生产主体追求高产出、高效益,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要求下,制定的限量标准如何把握好粮食生产与化肥减量增效的平衡面临困难。

2.指导农民限量施肥面临挑战。小散户接受科学施肥新技术的能力较弱,新型经营主体“减肥怕减产”“不敢减、不愿减”的心态较为普遍,“高投入、高产出”的投肥惯性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能力较弱,人数少、老龄化严重,在示范推广化肥减量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装备方面力不从心。

3.缺乏化肥购销主体数据信息平台。实施化肥限量使用制度需要建立购销一体化数据信息平台,需要采集完善和不断更新各类农户生产主体地理坐标、种植品种、生产规模、联系方式,以及化肥销售主体地理坐标、联系方式。这些极为繁琐的工作需要有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和支持。

4.缺少有效推动有效监管的政策支持。实行化肥限量使用,要出台各类扶持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和农资经销商投身“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使用”工作的积极性。

具体建议:

一、加强领导,将“标准”执行纳入我省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建议成立由省委省政府领导任组长,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为成员的定额标准化宣贯实施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尽早下发《关于推行我省农作物化肥施用定额标准》文件,明确责任,分解任务,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到地方政府美丽江苏建设、农业绿色发展、粮食安全等工作评价体系。夯实属地责任,加强协调指导,凝聚工作合力,推进各项措施落实落细。

二、整合资金,逐步完善支撑性的配套技术与政策。整合中央和地方各级涉农资金,调整优化农业项目及资金安排,设立新的科研与推广专项,支持科研院校(所)开展支撑化肥减量实施的土壤培肥、科学施肥、高效栽培等配套技术的研发和集成应用。探索建立以工作实效为导向的各级财政奖补机制,对承担化肥减施任务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进行奖补,推动形成总量控制、政策引导、绩效考核、激励约束制度体系。通过奖惩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激励农民自愿减少化肥使用,促进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

三、试点推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完善分类指导办法。鼓励引导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以及民间环境保护机构参与化肥减施与面源污染防控试点工作。综合耕地地力、作物需肥规律、目标产量等因素,落实有弹性的化肥定额使用标准。待试点经验成熟,探索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先进经验之后再在全省大范围推广。

四、扩大宣传,普及科学规范定量施肥的知识。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成立由产学研等相关单位技术专家组成的科学施肥专家组,指导全省化肥减施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科学施肥、化肥定额施用的好处和意义,编制系列高效施肥技术操作规程的科普性读物,以浅显的表达,生动的形式,重点针对各级相关管理部门业务人员、农资经营户、生产主体开展培训,支撑化肥用量定额的应用。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