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介绍 专家人才库 调研选题库 研究成果库 数据库
推进经济发达地区种子种苗产业安全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29 阅读量:303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的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未来城市生物农业将是经济发达地区食材供应的重要业态,更多依赖设施和电力保障,更少依赖土地资源,也不靠天吃饭,尤其依赖种子(种苗)生产能力。江苏省作为经济强省和农业发达地区,政府重视程度高,省财政对种业的支持力度很大,促进了种子种苗研究机构与生产企业的联动,成绩突出,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发展存在结构性失衡,生产保障相对不足。粮棉油(主要是油菜,不包括大豆)和地方传统特色品种的种子(种苗)生产供应安全可靠,蔬菜和种苗相对落后,基本受制于人。本省的种业龙头企业主要以生产销售水稻等大田作物传统种子为主,种苗的生产和供应能力还落后于浙江省,更落后于山东。不均衡还体现在再投入方面,蔬菜花卉的种子种苗产业规模已经远超大田作物,但是得到的政府支持相对少。科研队伍育种成绩好,体现为申报大宗农作物品种数量多,政府投入经费也多,从事这方面的科研团队和人才也比较集中,相对过剩;但是对蔬菜和种苗的研究开发力量,尤其是种子资源的掌握和开发深度远远落后于需求;长期的拿来主义习惯,影响企业经营模式,也影响决策和扶持。

二是受到政策与平台制约,原创育种技术滞后。相对于国际前沿,江苏的原创育种新技术手段不足,育种效率低下。既有决策问题,更有平台限制。以转基因技术为例,由于政策不明朗,法律界定不清楚,我们还在纠结转基因是否安全,国际上大多数实验室已经采用合成生物学手段,创制育种。

三是研发仪器设备依赖进口,制约后续创新发展。江苏还是以传统辐照育种设备和杂交育种等常规手段,转基因研究、基因检测以及合成生物学载体等设备和手段、种质资源和基因专利,科研仪器和繁育设备高端的基本全部靠进口,导致基本创新实力不够。活体资源和数据库建设刚刚起步,完全跟不上研发资源的积累,部分进口仪器已经具备深度学习(逆学习)功能,对实验室产生的数据具有识别、存储和自动传输能力。因此,依赖进口仪器设备的研究,不仅具备生物安全风险,还可能为人做嫁衣。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机构设置与人才定位相对滞后,未能与时俱进,难以自觉创新;二是人才激励导向机制存在问题,科研成果转化效益差;三是对未来生产方式的认识不足,导致决策滞后和投入失衡;四是资源分配不合理,近亲繁殖和群体利益限制了资源发挥,企业研发动力不足。

具体建议:

一、根据社会发展实际需要调整种苗生产结构。老百姓的饭碗中粮棉油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人造肉等微生物生产模式正在极大程度上替代植物和动物生产的种养方式,设施农业和城市生物农业即将成为养活中国人的重要食材生产模式,也是国际大趋势。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快速传输又确保了资源和鲜活“农产品”的消费效率,设施农业和城市生物农业更大程度上依赖新种苗。这就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和需求,调整我省种苗发展与投入方向,重视营养器官和无性繁殖植物品种投入,重视高品质种苗的开发,优化我省种苗生产结构。

二、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未来种业急需人才。江苏不仅是农材供应的重要市场,也是农林高校集中的地区,应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对我省农业大学和种子专业重新定位,保护涉农专业发展,特别重视种子、种苗与工厂化农业相关专业发展。不以推出多少新品种的数量作为农业大学的排名指标,而是以新品种覆盖的效益和保障价值为依据。加强高端人才和人才团队建设,不以发表论文多少作为高校人才考核的唯一指标和导向,对于从事种业资源开发的企业研究人员和一线农民专家实行职称认定和贡献认定的考核双轨制。

三、加强基础研究和种苗生产设备的研制开发。江苏作为经济发达省份和农业大省,同时具备科研人才集聚的优势,应鼓励重视开展种苗领域科研仪器的自主创新研发,形成整体技术发展优势,为我省未来种苗技术发展,奠定设备研发基础条件,这一领域相对于传统种子生产效率更高,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更大。

四、扶持种业龙头企业建设种苗强省。北京已经计划建设种业之都,其它省市都在布局一系列产业园和特色发展品种,我省可以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进行差异性发展,可重点发展孵化一批种苗龙头企业,技术密集型创新企业,加快推动种苗产业生态体系建设,通过政策与管理的系统集成,推动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加速转化落地,形成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生物农业的新高地。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