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介绍 专家人才库 调研选题库 研究成果库 数据库
加强工业园区碳捕集利用工作
发布时间:2023-04-15 阅读量:179

调研情况:

加强工业园区产生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利用二氧化碳制备高价值化学品,对于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有积极意义。由于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以下简称CCUS)技术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经济、技术、政策等问题,要实现规模化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与挑战。

问题分析:

一是政策法规不清晰。目前发展CCUS技术主要以宏观引导和鼓励支持为主,但具体的实施意见尚未出台,相关工作处于探索阶段。由于缺少纲领性指导文件,CCUS技术研究和应用推进工作进展缓慢,产业发展规划、专项法律法规、财税金融补贴政策、监管体系及标准规范尚属空白。部分园区试点工作一方面由于缺乏安评、能评、环评等相关配套政策,项目审批条件始终无法明确。同时由于此类项目属化工范畴,纳入“两高”行业管理,在产业规划方面受到严控,在是否符合规划环评和“三线一单”定位,存在较大争议,项目落地较为困难。

二是产业发展水平受到技术制约。碳捕集、输送、利用、封存等核心技术是CCUS发展的关键。从能量利用方向的合理性即从单位产品的能耗角度来看,从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能耗,当前第一代捕集技术成本能耗仍然偏高,企业安装部署CCUS设备后一次能耗增加10%—20%,能效损失较大。

三是市场存在一定风险。通过示范项目来看,成本相对过高是当前发展CCUS面临的最大挑战。据统计,目前CCUS示范工程投资额规模在数亿元人民币左右,且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还将产生额外的运行维护费用。如二氧化碳车载运输技术已成熟,但长距离运输将导致成本增加0.9—1.4元/吨/公里,经济性较低。

四是推广受制于各工业园区原有产业匹配度。CCUS项目与各工业园区企业现有发展路径不匹配也是制约碳循环利用的一大因素。现阶段,大多数工业园区整体发展规划、产业布局中“碳业务”板块普遍缺失,部分企业在项目设计之初未充分考虑二氧化碳消纳与利用,产业链上下游在二氧化碳的转化应用方面对接不畅,缺乏行之有效的跨行业合作模式,相关计划规划也未及时按照二氧化碳减排方案和碳达峰要求进行调整和修编,使得CCUS项目推广面临困难。

具体建议:

一是做好产业链技术嫁接。加大与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合作力度,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功夫,做实做精园区内循环,坚持就地利用为主,外地输出为辅的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固碳提纯技术手段,提高固碳效率,降低经济碳源成本。在满足园区二氧化碳化学转化需求的前提下,加速二氧化碳多元化利用,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产业规模倍增。

二是启动政策规划研究。开展二氧化碳平价利用政策研究,探索制定二氧化碳定价机制,对创新型企业实施政府减税补贴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激发企业利用二氧化碳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是积极延展拓宽清洁固碳产业链。引进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领先技术,开发更多产业链下游产品。例如研发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的食品和饲料、生物肥料、化学品与生物燃料、气肥、蔬菜(肉类)保鲜剂,发展食品级、工业级液体二氧化碳和干冰生产线,生产可降解塑料等。

四是切实提高企业研发意愿。加强碳捕集利用与精细化工强链延链实施方案的研究,组织重点企业代表参与会商讨论,充分关注园区企业的差异化需求,科学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用于支持企业加大CCUS研发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