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把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做法,但缺战略、缺思维和缺人才的“三缺”问题依然亟待解决。
一是大数据战略缺位。产业端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应用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命脉,据调研,6.7%的企业有了数据治理思想,把收集到的数据用于决策,80%以上的企业没有大数据战略部署,把数据整合和分析交给信息技术部门,数据处于“沉睡“状态。
二是认知和思维缺位。据调研,93.3%以上的企业已在探索转型之路,33.3%的企业已在转型道路上走了一段距离,66.7%的企业认为“收集分析数据”的目的是“为了商业模式”,80%的企业认为是“实现自动化”,46.7%的企业认为是“监控辅助生产,提高生产”,13.3%的企业认为是“规范流程、经验模型化”,能真正理解“智改数转”和成功实施“智改数转”的企业比例很低。
三是复合型人才缺乏。调研中的企业100%认为人才是制约企业开展“智改数转”关键因素,是“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不能转”主要原因。多数实体企业的信息化人才仅仅是个位数,企业缺乏数字化人才,更缺横跨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具体建议:
江苏省积极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要促成示范工厂案例和典型建设路径推广,夯实“智改数转”成效,积蓄数字经济新势能,建议如下:
一、帮助“难转”企业做好“智改数转”顶层规划
企业必须走战略引领之路,借“数”赋能。政府要为企业对接省市级标杆企业,要求企业把数字化战略纳入企业的核心发展战略,以点带链、以链带面的节奏做好“不会转”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部署指导,帮助企业管理决策层拥有数字化战略眼光、战略思维、战略规划,主动求转求变。要帮助企业全方位思考企业家转型、决策战略转型、管理体系转型、产线数字化转型,清晰智慧企业定位、转型成功的关键、转型的基本逻辑、转型的内容和路径,规划出科学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蓝图,厘清智慧型企业特征要素和企业未来10年经济环境,思考智能化改造的成本和效益。
二、由服务商协同“不会转”企业制定“智改数转”方案
江苏要跑出“智改数转”的加速度,但“不会转”企业缺乏数字化思维,缺乏实现企业运营协同层到工厂执行层的设备集成、数据集成和数据管理的数据基础平台建设,缺乏打通生产、销售、管理等业务数字化环节的方案。鉴于政府、高校和“能转”“已转”标杆企业做不到全力帮助“不会转”企业完成企业数字化,孵化和引进地方第三方服务是出路,为决策者整理出所有标杆企业“智改数转”案例方案,为“想转不会转”企业根据自身运营的内外具体实际,摸底形成一张有效的企业推进表、建设表,实现企业数据赋能运营。
三、思考自建地区智能制造数据中台
建立制造业数据中台是战略性行动,为区域制造业企业提供全套的技术体系、数据体系、服务体系和运营体系,为“智改数转”企业经营的数据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提供更好保障,加快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数据中台推进“智改数转”和对地区制造业企业未来很有价值,大部分企业不具备也不必要重复性自建企业级的数据中台,自建江苏地区智能制造数据中台,连接制造业全域数据,帮助区域企业合理配置资产、分析经营、精准营销,实现智能应用和数据价值化。
四、为“想转”企业构建跨界复合型人才队伍
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与否,跨界复合型人才队伍很重要。建议以“智改数转”标杆企业案例为支撑,以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为抓手,构建专业技术强、学科交叉和有转型经验的结构化的“专兼”结合的人才队伍:一是引进一定数量的智能制造产业高端研发人员,提高“智改数转”智能技术研发、智能设备改造的关键技术创新能力;二是政校企行合作,分类培养一批智能装备操作、智能检测管控等方面的现代产业技术工人和复合型技术人才;三是建立跨领域、跨系统、跨企业人力协调工作政策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