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介绍 专家人才库 调研选题库 研究成果库 数据库
推动我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4-10 阅读量:522

预制菜产业通过规模化供应、工业化加工、商品化流通,实现了初级农产品向食品加工品的转化,是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江苏是农业大省,也是食品产业强省,据有关机构统计,江苏预制菜企业数量位列全国第三位,但预制菜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业态,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缺少有效引导预制菜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缺乏系统产业发展规划;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水平不高;行业集中程度低、准入门槛低、标准化程度低,企业质量良莠不齐,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和占比有待提升。

一是省级层面出台预制菜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将预制菜产业作为助力乡村产业融合的关键点、融入“双循环”新经济格局的突破点,从省级层面上系统化、组织化推进预制菜产业体系建设。2022年,广东、山东、河南等省份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福建、云南等地多部门联合发文,出台支持预制菜发展的政策意见。据了解,国家层面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也正在牵头起草预制菜发展的有关意见。建议我省成立预制菜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信、商务、农业农村、发展改革、市场监管、科技、财政、地方金融监管、供销等相关单位的职责分工,建立起协同联动机制和工作推进体系。出台江苏省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预制菜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制订江苏预制菜产业管理规范,健全标准体系建设。通过制订标准、出台规范、建立准则等,引导行业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完善引导帮扶政策,搭建服务平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二是搭建预制菜联合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平台。针对消费者最关注的预制菜食品质量安全、口味复原度、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等问题,强化产品创新研发是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点,也是助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建议搭建联合研发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食品加工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等组建预制菜联合研发平台和技术成果转化平台,推广预制菜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等。建立原料和菜谱数据库,制订预制菜原料供应标准、加工标准、品质和营养标准等,构建预制菜中央厨房集成体系、生产全过程追溯系统、全链条数字资源库等,开展产业发展基础研究与信息整理。研究推广一批关键基础技术、转化应用一批前沿科技成果。在产品开发上,从营养搭配、膳食均衡、地方特色菜品和功能调理(三高、孕妇、婴幼儿等人群)等方面,开展新菜品的研发、不断丰富产品矩阵。在技术更新上,从包装设计、锁鲜工艺、冷链储运、加热技术等方面,开展科研攻关。

三是推进预制菜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预制菜产业链条长、环节多。破解预制菜产业模式难题,要理顺产业链条、促进深度融合,才能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建议整合产业链优势资源,依托农业产业园区、科技园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等作为预制菜标准化原料基地;以大型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为引领,建立一批省级优质预制菜企业培育库;整合一批电商平台、餐饮集团、超市卖场等形成销售渠道,推动预制菜生产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集中入园,打造“农产品基地+产品加工+中央厨房+物流网络+多元销售”的全产业链联合体,完善冷链物流、仓储、加工流水线、电商等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形成预制菜产业集群效应。发挥预制菜产业与特色地标产业的叠加优势,依托地标农产品资源,吸引如南京盐水鸭、盱眙龙虾、兴化鱼圆等地标产品相关企业入园孵化,赋能地标产业提升加工能力、开发新产品,延长地标产业链条,打造“苏”字号乡土地标预制菜品牌体系。激发农产品生产主体落实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建立起预制菜产业链条科学、合理的价值分配机制,保障预制菜产业链条稳定、有序运行。

四是拓宽营销渠道,打造预制菜品牌体系。强化产销信息衔接,完善“互联网+”高效物流配送,打通原料和产品的供应链体系。统筹利用各类宣传平台,加强预制菜科普宣传,推进预制菜产业与休闲农业、旅游、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举办预制菜网络营销节、线下推介会等活动,加强预制菜产销对接与宣传推广。鼓励江苏预制菜企业如味知香(预制菜第一股)、金陵饭店集团等发挥头部企业的带动示范能力,率先布局预制菜品牌建设。

五是加大财政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将预制菜产业发展纳入省市县各级财政支持范围,积极争取面向预制菜上下游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产业扶持资金等适当向预制菜企业倾斜。提升金融服务预制菜产业能力,落实减费让利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用贷款覆盖面和优惠力度。引导保险机构推出一批针对预制菜产业的专项保险产品。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