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通知 学会动态 前沿资讯 分支机构动态
探索产学研新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发布时间:2019-03-13 阅读量:674

 一、研究院简介

 南京邮电大学盐城大数据研究院是在学校“一市一院一特色”的战略布局和盐城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的背景下诞生的,2015年3月成立,落户于江苏省大数据产业园,办公面积5000多平米,专兼职近60名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入驻。运营三年多,充分贯彻“科学立身、尊重规律、人才优先、创新为本”的原则,发挥科学研究、产业孵化、招才引智、创新创业和平台服务五项职能,强化创新观念,强调服务意识,以提升影响为主旨,努力促进科技成果在盐城转化,为盐城市智能制造和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中高端多层次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输出以及智力支持。

 二、研究院发展思路

 随着省委省政府加快开发苏北,振兴苏北经济的步伐,盐城经济发展迅速已经迈入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盐城市经济要实现跨越发展离不开大量各方面的人才,融入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为研究院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研究院探索出三条路径,大力发展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拓展学历教育市场和非学历教育市场。一是向项目市场的上游进行整合,争取上级领导和上级部门更多的政策和资源的支持;二是向项目市场的下游进行延伸,依托学校和各院系现有的学科专业和师资优势,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开辟更多更好的合作项目,创建品牌,提升效益;三是向项目的横向领域进行拓展,为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和社区服务,突出特色,形成亮点。

 三、打造“技、学、研、孵、交”多模态人才培养机制

 研究院围绕企业需求,依托后方单位人才教育资源优势,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技、学、研、孵、交”多模态人才培养机制,充分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针对目前人才市场的缺口,培养优秀职业人才,为企业提供人才保障,为职工提升职业技能,为社会解决就业压力,实现学习终身化。




 (1)“技”-搭建公共技能培训平台,提升企业员工职业技能

 研究院拟申请“英才名匠”培训项目,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大数据等技术培训,为盐城市制造业升级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前沿行业的快速发展做好准备,促进企业管理能力及职业人才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同时,研究院拟与云服务商、系统安全服务商等深度合作,搭建专业技能培训,培训企业业务上云、安全上云所需的人才,为受教育者提供高质量的职业学习途径,让学习者具备更高的职业技能,进一步为教育所培养各级各类劳动者的基础素质提供继续提升的机会,以满足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

 (2)“学”-打通企业员工学历提升通道,构建企业员工本地化学历晋升之路

 为进一步全面提升现有在职人员的知识水平,增强管理能力,促进盐城市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结合盐城市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研究院建立成人本科学历函授站,截止目前,已经累计招生本科454人,专科43人;搭建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为盐城地方企业培养非全日制研究生,实现员工上班读书两不误。

 培养模式如下:




 (3)“研”-组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锻造企业员工科研能力

 围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依托盐城各项产业政策,加快以创业创新来支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实行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独立发展;紧紧围绕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建成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成果开发和示范转化中心、人才培养中心、信息和合作交流中心;实现技术、效益、人才三方面良性循环;形成技术集散地和扩散源,加快技术转化和技术成果工程化、产业化;通过研究开发造就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学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研究开发队伍,助推地方企业转型升级。

 (4)“孵”-依托省级孵化器平台,引导有条件成人教育学生创新创业

 南邮大数据创客空间聚合了产业政策资源、市场资源、资本资源、数据资源和服务资源,为孵化项目提供产业化集群载体和发展平台,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能力,提升创业成功率。近年来,创客空间不断强化政策引导和示范带动,集聚创新项目和创业人才,完善科技产业孵化链条,创新孵化器投融资机制,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逐步形成“创业大赛—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服务体系,打造出覆盖在孵企业技术创意、产品实现到产业化实施各阶段的孵化服务链。

 (5)“交”-搭建各级沙龙平台,为成人教育学生提供交流舞台

 积极与学校和政府联动,开展产学研活动,努力提升研究院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2018年上半年研究院承办全国通信/电子类重点高校与盐城城南新区产学研交流会、“江苏省产学研巡回论坛”盐城站“智能时代的大数据”和江苏省计算机与通信年会,为我省的本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盐城的相关企业家提供一个探讨、交流、合作的平台,从而共同推动我省乃至全国计算机与通信领域,技术和产业的进步。

 人才培养新机制提高了成人技能认知,拓宽了成人技能培训的受众面,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性人才,满足了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对提升企业人力资本、增加企业竞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