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通知 学会动态 前沿资讯 分支机构动态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继续教育平台--南京智远机器人培训学校为企业量身打造智能制造人才
发布时间:2019-06-23 阅读量:722

 南京智远机器人培训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是江苏省工程师学会南京地区的继续教育平台,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创办,愿景是立足南京、着眼江苏、辐射全国,建设高质量的智能制造人才培训机构。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接江苏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面向企业、面向院校、面向社会,推进产教融合,实施高质量培训,着力提升智能制造人才队伍素质,倾心为社会输出创新智造动力源泉。

 一、整合科教资源,创新培训模式。学校在南京江北新区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集聚了包括中科院“百人计划”以及海内外知名院校在内的100多位智能制造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其中兼职中科院院士2人,博士24人,高级工程师10人。研究所还购置了一批一流的设备,全面提高在优化设计、协同仿真、系统集成、先进控制、智能决策等方面的创新能力,申请了一批国家以及企业的项目,为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提供必不可少的软硬件条件。学校旨在围绕推进产业创新智能发展,实施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职业化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技能型人才的培训模式,促进企业和院校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双主体”,帮助南京江北新区乃至全省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智能制造“工匠型”人才团队。学校取得了南京市职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关于工业机器人项目的考试认证资格。通过学校专业的课程培训后,考核通过的学员将获得人社局颁发的就业培训结业证书。学校依托智能制造所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运用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工业机器人技术培训为重点,以集中培训、分组研讨、现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模式,让学员了解、熟悉和掌握工业机器人多个模块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培训结束后具备工业机器人产品安装、调试、应用、维护等能力,达到相应的专业技能水平。学校将吸收和借鉴国家职业标准,围绕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题,结合行业的特点来制定考核大纲和编写教材,从而为培训工作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使培训更加规范、科学,确保培训质量和水平。学校开设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培训班,与江北新区周边多所高校建立了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开展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量身打造高质量技术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良好对接。

 二、实施联合办学,提升培训质量。2019年3月5日,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南京智远机器人培训学校联合举办的“2019管理创新培训班”在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拉开帷幕。这场为期四天的培训吸引了100多位南京智能制造领域的科研和管理人员参加。学校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课程,由国防大学教授何怀远、江苏省医药联盟秘书长王冬青、北京大学特聘教授于洪波、清华大学培训中心主任刘海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余颖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彭向刚等优秀的管理导师讲授。通过培训提升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领导力、战略管理能力;通过研讨、案例教学等多种方式发散中高层管理人员战略思维,激发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希望通过大量开展这类面向企业需求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来帮助企业提升自身所欠缺的能力,使中高层科研和管理人员更好服务于公司,实现生产经营目标。

 三、强化战略合作,服务人才需求。学校作为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继续教育平台,将关注行业发展状况,预测、引导其未来发展趋势,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研讨交流活动,组织智能制造工程师培训,为智能制造行业需求端提供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同时,学校与北京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德国西门子等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合打造高水平的智能制造人才培训基地,开展市场急需的、具有特色的智能制造管理、创新、技能人才培训,包括:企业智能制造高管人员、企业智能制造创新人员,以及工业与教育机器人、金属3D打印、嵌入式软件系统、大型旋翼无人机、五轴联动加工机床操控专业人员等,为企业量身打造特色化的智能制造人才,缓解智能制造发展与智能制造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真正发挥好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继续教育平台的作用。


来源:南京智远机器人培训学校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