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5日,江苏省工程师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南京圆满召开。江苏省工程师学会副理事长、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原副校长潘毅教授,秘书长朱晓蓉等出席了会议,来自省内部分院校和相关企业的20余位代表分别以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加了会议。
会议现场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澄玉作为筹备组代表,向到场嘉宾介绍了专委会的筹备情况。刘院长介绍到,专委会成立初衷是为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探索卓越工程师和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经过多次走访交流,筹备组得到了东南大学、扬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校的支持,共同提交成立请示。他还介绍了第一届专委会的组织架构设计和目前会员发展情况,并希望专委会成员能共同为江苏省乃至全国高质量工程师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朱晓蓉秘书长宣读了江苏省工程师学会关于同意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的批复文件。经过无记名投票表决,江苏产教融合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延建当选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刘志远和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马昀当选副主任委员,刘澄玉院长当选秘书长。现场还选举产生了专委会13名委员。
授牌仪式
潘毅副理事长为专委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颁发聘书
朱晓蓉秘书长为专委会秘书长颁发聘书
孙延建主任委员发表了当选感言,并介绍了专业委员会工作方向和工作计划。他表示,产教融合专委会未来要积极探索面向江苏省重点产业链的工程师知识体系建设,制定新兴产业岗位标准和岗位模型。服务“卓越工程师”和“现场工程师”项目,参与推动各级工程师学院建设。同时,要持续不断建设产教融合领域专业智库,培育产教融合领域学术会议品牌,联合省内众多院校、机构共同打造产教融合专业平台。
随后,由孙延建主任委员主持召开了专委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委员们各抒己见,为专业委员会发展和计划开展的工作献计献策,并表示希望能多交流走动,通过项目合作增加黏性,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专委会内部工作,同时尽快召开专委会扩大会议,方便更多的高校能共同参与工作。
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代表们从卓越工程师和现场工程师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工程师培养的想法、计划和困惑,提出希望能在专委会内部建立行业育人标准,梳理创新培养体系,重点关注成果转化,积极探索“双师”制度。
企业代表们从校企合作和产教协同角度的出发,也提出了相应的想法,他们希望通过专委会的建立构建起产教融合的平台,各方资源汇集,互惠互利。
潘毅副理事长作总结发言。他代表学会对产教融合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对受聘的专家委员们对我省产教融合事业和学会工作的热爱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对专委会今后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设计出高效的协同育人机制,特别是对工程师类人才。积极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以专委会为纽带,充分调动高校资源和产业资源,研究出一套内外协调的人才培养机制。二是从学术研究出发,他建议专委会应当聚焦工程师领域,持续探索社会组织学术研究的新模式。积极参与到各高校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的工作中去,推动一系列由企业主导、校企共同管理运行的新型创新联合中心成立,构建教研一体、学科交叉、联合攻关、产教融合的新格局。三是从政策制度角度出发,希望专委会能牵头各方,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拿出一些创新性的技术手段。去推动政府、高校、区域产业等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教育和产业协调发展,为打造高质量产教融合新体系创造条件夯实基础。
会后,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来源:江苏省工程师学会产教融合专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