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孩子提前打了流感疫苗,没想到孩子还是发烧了,去医院查了才知道是‘混合感染’”。 最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等病原体较为常见,同时还有普通细菌、病毒,已经出现“混合感染者”。哪些人群容易“混合感染”?如何进行“对因治疗”?专家解答十大热点问题。
什么是“混合感染”?
由于多种病原体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因此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混合感染”的情况。“混合感染”表现在可能同时感染多种病原体,或几种病原体相继感染,相对而言,相继感染的情况更多见。从临床情况看,有病人是先感染了肺炎支原体,然后又感染了其他病毒;也有病人是感染了一种病毒之后还感染另外一种病毒;还有病人会同时感染3至4种病原体,“这种病人通常免疫力会稍微差一些,在出现‘混合感染’情况时,通常病情会相对重一些。”上海阿特蒙医院呼吸科主任肖建表示。
哪些人容易出现“混合感染”?
儿童、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是呼吸道疾病的易感人群,也更易出现多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儿童要加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也避免接触病患,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混合感染”如何做好预防?
出现混合感染后,早期鉴别诊断很重要。现在多数医疗机构能够对流感病毒、支原体等做检测,有助于尽早实施针对性治疗。
如果流感或其他病毒合并支原体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通常需要加用抗菌药物,同时给予退热、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但抗菌药的使用需要医生的指导。对大多数患者而言,遵照医嘱居家规范服用药物、多饮水和充分休息后,病情可在1~2周得到缓解。
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超过72个小时或体温超过40℃,或频繁咳嗽以致影响正常生活,或出现胸痛、喘憋、咯血、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精神差、频繁呕吐等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除了肺炎支原体病毒之外
近期还要注意哪些传染性疾病?
流感病毒
支原体和甲乙流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导致许多人容易混淆。甲乙流是由病毒所致,而支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属于病毒,属于微生物的一种,两者用药完全不同,学会分辨很重要。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优势病毒株每年变异,易反复感染。它的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咳嗽和飞沫及密切接触(如抚摸、亲吻感染者)传播,可以在被污染的桌面、玩具等体外存活好几个小时。
鼻病毒感染
鼻病毒是人类病毒中血清型最多的病毒,目前已经鉴定出超过120种。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将近半数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感染是由鼻病毒感染引起。
鼻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儿童。潜伏期为12小时至5天,一般为48小时。该病可经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也可经鼻、喉分泌物污染的手和物品间接传播。
腺病毒感染
腺病毒感染主要在冬春季流行,容易在幼儿园、学校中暴发流行。一般来说,腺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眼分泌物,经呼吸道或接触传播;肠道感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腺病毒呼吸道感染的典型症状是咳嗽、鼻塞和咽炎,同时伴有发热、寒战、头痛和肌肉酸痛等,临床上可能还会出现咽喉炎、咽结膜热、肺炎等表现。另有部分型腺病毒可引起婴儿和学龄前儿童胃肠炎,导致腹痛、腹泻,甚至肠套叠。
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是一种能够长期黏附定植于人类上呼吸道表面而不引起任何临床症状的细菌,它是引起侵袭性疾病(脑膜炎、菌血症/败血症、伴有菌血症的肺炎等)和非侵袭性疾病(肺炎、中耳炎和鼻窦炎)的主要病原体,常见肺炎中50%以上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
不同年龄群
流行的主要病原体有哪些?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多病源监测结果显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不同年龄群体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不同。0-4岁人群以流感病毒、鼻病毒为主,5-14岁人群以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为主,15-59岁人群中以流感病毒、鼻病毒、新冠病毒为主,60岁及以上人群以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和普通冠状病毒为主。
为什么会反复感染流感
流感病毒是正黏科单股负链RNA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与乙型流感病毒都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这两种结构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但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主要原因是它们所含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经常会发生抗原漂移,使病毒发生小的改变。除此之外,不同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之间可能发生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基因重配,导致出现流感的抗原转换,这种大的抗原变异形成新的病毒可导致全球性的流感大流行。
传播环节有哪些?
流感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患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1~2天即可排出病毒,排毒量在发病后显著增加,1天内达到高峰。排毒时间一般持续3~8天(平均5天),低龄儿童排毒时间更长(约15天)。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呼吸道飞沫近距离传播,经口腔、鼻、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流感传播力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儿童感染风险更高。
为什么相对于成人
儿童感染支原体肺炎的比例更高?
儿童容易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原因,第一,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得不够健全。第二,肺炎支原体本身就具有相对比较强的传播性,学校和幼儿园人群的密集程度相对较高,使得病原体传播较快。另外,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相对较长,通常是1-4周,平均大概3周左右。病原体的携带者还有患病的人群都具有一定的传播性,因此这种时候交叉感染的机会就会比较多。
什么情况需要去医院就医?
北京朝阳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姜越介绍,呼吸道传播的病菌,常见症状包括发烧、咳嗽、流鼻涕,不同病菌也会有症状上的差异。孩子发烧24小时至72小时后再来医院,血象会有更清楚的表达,否则可能检测不出异常。如果发烧一直不退或咳嗽剧烈,家长要引起重视,及时来医院就诊。
此外今年3月流感盛行,国家疾控局就曾发文提醒:一旦患者或其他家庭成员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医。患者去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或肥胖者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应尽快就医。
当前流行病毒
大多侵犯上呼吸道且有自限性
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说,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大多侵犯上呼吸道,且大部分都有自限性。
目前,各大医疗机构是否已经具备多种呼吸道疾病检测的能力?
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胡洋表示,目前,一些大三甲医院都具备了检测各种病原体的能力,但一些病原体的检测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因此,“混合感染”的治疗并非和理想的一样,在治疗前就能非常精准地确定感染了哪些病原体。
如何有效预防流感?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儿童与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可显著降低出现流感样症状、严重并发症、收入ICU治疗和死亡的风险。那么,该什么时候接种流感疫苗?如何选择流感疫苗呢?
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因此,最好在流感流行季前,建议可在9—10月完成流感疫苗接种,未及时接种的在整个流感流行季节均可接种。
流感疫苗安全、有效。6月龄及以上人群愿意接种且无接种禁忌的均可接种疫苗。提升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可显著降低师生流感罹患率,减少暴发疫情发生,进而降低缺课和缺勤率,还能避免病毒从学校到家庭和社区的传播,对家人起到间接保护效果。
目前,我国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疫苗、四价灭活疫苗、三价减毒活疫苗,其中三价和四价灭活疫苗均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流感疫苗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大家可自愿接种任何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
如何有效预防冬季呼吸系统疾病?

要积极接种新冠、流感等疫苗,这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充分的营养、适量的体育锻炼

养成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环境清洁,室内定期开窗通风,通风期间也要做好保暖

老年人、儿童、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应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应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将致病病原体传染给其他人,如果病情加重也需要及时就医诊治
如何增强儿童抵抗力?

要调理好日常生活,注意锻炼和劳逸结合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清淡、营养的饮食

尽量少到一些人群密集的地方,如果要去要佩戴口罩、注意勤洗手,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环境的清洁,室内也要定期通风,通风期间做好保暖
中医方法
缓解儿童长时间咳嗽
11月26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专家介绍我国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在发布会上,从中医角度介绍了缓解儿童长时间咳嗽的方法——
许多儿童得了呼吸道疾病后,即使烧退了,还会长时间咳嗽,张忠德表示,儿童是“稚阴稚阳”的体质特点,疾病初愈时,脾胃功能还薄弱,不应进补过早过多,容易加重脾胃负担,引起饮食积滞。可以适当食用太子参、五指毛桃、山药、小米、猪肚、鲫鱼、泥鳅、鸡肉等平和之品健脾补肺,同时配伍焦三仙健脾消食,防治积滞。
咳嗽伴有咽痒,咯白痰,流清涕等,是寒咳,可以用金桔陈皮饮、生姜蒸橙子。
咳嗽伴有咯黄痰,咽痛,流黄涕,是热咳,可以用金桔马蹄饮、雪梨南杏饮。
也可以做做小儿推拿,清肺经3分钟,揉膻中至局部发热,擦肺俞穴至局部发热,揉天突穴50次。
如果儿童患有慢性长期咳嗽,属于脾胃虚、肺寒,尽量少吃水果和冷饮。
还有一类常见的咳嗽是鼻炎导致的,站立或者坐着不咳嗽,一躺下就鼻塞,鼻涕倒流到喉咙,刺激喉咙反复咳嗽。这时候治疗的要点应从咳嗽转为鼻炎。可以按压迎香穴,坚持给儿童捏脊、灸肺俞、脾俞都有帮助。
来源:新华日报健康综合自七一网、重庆疾控、现代快报、健康江苏、中国青年报微博、第一财经、工人日报、无锡博报、澎湃新闻、人民日报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