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活动报道 科学知识 江苏少年工程院
健康科普 | 流感痊愈后是否还需接种疫苗?
发布时间:2023-12-11 阅读量:306

10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会上通报,近段时间全国呼吸道疾病就诊量相对平稳,目前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儿童呼吸道疾病诊疗量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专家建议,针对学校、托幼机构、公共交通工具的特殊性应加强相关措施,学生、教职员工需坚持不带病上课上岗。近期出现过流感症状人群,痊愈后仍建议尽快接种疫苗。

图片


国家卫健委: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儿童呼吸道疾病诊疗量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针对当前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形势,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持续加强监测研判,调度各地医疗资源供给和诊疗工作,指导各地对医疗机构内和机构间的医疗资源统筹调配,根据患者数量增开相关诊室和治疗区域,扩充病房资源,指导二级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科门诊“应开尽开”,延长接诊时间,优化院内诊疗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切实保障儿科诊疗需求。


米锋说,目前,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儿童呼吸道疾病诊疗量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部分大型儿童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诊疗量增加的情况得到一定缓解。从发热门诊和急诊整体情况来看,近段时间,全国呼吸道疾病就诊量相对平稳,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分流了部分患者。全国整体正常医疗服务没有受到影响。要充分发挥医联体、医共体、医疗集团和互联网医疗作用,建立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上下协作、专家下沉和患者转诊机制,分层分级分流,方便患者合理选择就医。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中西医结合,提升防治效果。中小学、托幼机构、养老院、社会福利院等重点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要落实通风消毒等措施,加强健康科普和健康监测,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疾病传播,降低感染风险。要继续做好疫苗接种,不断优化接种服务。


中疾控:建议学生、教职员工尽早接种疫苗,不带病上课上岗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介绍,学校、托幼机构、公共交通工具等区域人员密集且内部相对密闭,是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重点机构和场所。针对学校、托幼机构、公共交通工具的特殊性,建议可加强以下措施:
针对学校和托幼机构——
  • 建议及时接种疫苗。学生、教职员工应尽早开展流感等疫苗接种强化自身免疫屏障,降低发病风险。

  • 建议加强环境清洁,保持教室内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促进室内空气流通,提高空气质量,不过冬春季室外温度低,开窗通风期间注意做好自身保暖。

  • 建议加强健康监测,做好晨午检、因病缺课登记等,学生、教职员工坚持不带病上课上岗,防止将传染病引入学校或班级。

针对公共交通工具——
  • 要做好交通工具内部的清洁消毒,定期通风换气,保证交通工具内部空气质量。

  • 建议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佩戴口罩,降低暴露和发病风险,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国家疾控局:近期出现过流感症状,痊愈后仍建议尽快接种疫苗,老年人始终是流感疫苗接种重点人群


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表示,如果已经出现了流感样症状,在没有确诊,自行痊愈后,还是建议继续接种流感疫苗。


夏刚说,继续接种流感疫苗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呼吸道感染症状不具备特异性,多种病原感染可能都会出现发热、头痛等流感样症状。但是出现这些症状并不一定是感染流感病毒,也可能感染了其他病原体。


二是流感病毒有多个型别和亚型可以引起流行,比如在型别上,既有甲型,还有乙型;在亚型上,甲型中既有H1N1亚型,还有H3N2亚型等,而感染了某个型别或者亚型后,还可能有感染其他型别或者亚型的风险。流感疫苗是覆盖了多种不同型别和亚型的多价疫苗,如果感染上了某种型别的流感后接种疫苗,其中包含的其他型别流感成分,依然能够发挥预防该型别流感的作用。“即使近期出现过流感症状,痊愈后还是建议尽快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接种疫苗可减少感染、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夏刚说。


夏刚介绍,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感染流感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概率较高,接种流感疫苗既能减少感染,也能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因此老年人始终是流感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


针对老年人行动不便等情况,国家疾控局指导各地通过设置老年人“绿色通道”,开设老年人接种专场,采用移动预防接种车、设立临时接种点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流感疫苗接种服务。


中疾控:流感不是普通感冒可能有严重并发症,家中既有幼童又有老人建议加强三项防护措施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介绍,人们对疾病的危害性、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认识均影响疫苗接种的意愿。


首先,关于流感的危害性。流感并不是普通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感染流感后危害更为严重,可能会出现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流感在全球每年可导致300万至500万的重症和29万至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


其次,关于流感疫苗的有效性。科学研究和接种实践充分证明,接种流感疫苗是有效的。以感染流感后容易出现重症的高风险人群老年人来说,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降低老年人群的流感发病,以及流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曾有研究者在对全球95项流感疫苗保护效果相关的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在流感季节,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后,流感样症状可减少39%,确诊流感可减少49%,流感相关并发症可减少28%。以另一个重点人群儿童青少年为例,流感疫苗接种能够有效减少学龄儿童流感的发生,还可减少由于罹患流感导致的缺勤缺课。北京市开展的研究显示,对在校中小学生流感疫苗的大规模集中接种,可使流感集中发热疫情的发生风险降低50%-89%。深圳市开展的研究显示,流感疫苗高接种率可有效降低缺课的发生风险,对缺课的预防效果为53%。


第三,关于疫苗的安全性。流感疫苗在全球、我国已经使用数十年,是一种成熟的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彭质斌表示,冬春季也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幼童的免疫系统通常还不健全,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还有环境清洁卫生的基础上,建议再加强三项防护措施。


一是尽早开展疫苗接种。接种疫苗可有效减少感染,降低重症的发生风险,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幼童、老人应尽早开展新冠、流感、肺炎球菌等疫苗接种。


二是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幼童、老人应尽量避免前往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确需前往时,要科学佩戴口罩,降低感染呼吸道传染病风险。


三是加强对幼童、老人日常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时,应尽早就医,遵医嘱科学安全用药。此外,家庭其他成员出现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要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尤其是避免接触家中幼童和老人。当家人带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的患儿去医院就诊时,应同时做好患儿及自身的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民政部:去养老机构探视,鼓励探视人员在固定区域而非共同生活区与老人见面


随着元旦、春节的临近,探视、采购、慰问等外部人员进入养老机构增多,而最近很多人感染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人们进入养老机构时应注意哪些探视事项?对此,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提出了三点注意事项。


李邦华表示,做好养老机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保护好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指导养老机构积极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也希望因为探视、采购、慰问等原因要进入养老机构的外部人员,共同配合做好相关的防控措施。


一是根据自身的健康情况,合理选择入院时间。出现了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的人员,建议暂时避免进入养老机构,待康复之后再进入,或者更换其他人员。需要陪伴老年人到医院开展治疗的,在一定时间内频繁进入养老机构的,要做好自我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二是进院人员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像快递、外卖、维修、外包服务等人员,需要临时性进入养老机构开展服务的,要做好戴口罩、戴手套等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老年人。鼓励探视人员在固定区域,而不是在共同生活区与老年人见面,或通过视频、电话等无接触方式来探视。


三是短期返回家中的老年人,也要做好自身防护。因为过节团聚或者其他原因,把老人接回家里短期休养的家庭,要每日关注老年人在家的健康情况。如果老年人在家里患上了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建议康复之后再返回养老机构。如果期间确实需要返回养老机构的,应提前跟养老机构联系沟通,以便养老机构做好相应的安排。


图片


来源:健康中国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