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活动报道 科学知识 江苏少年工程院
健康科普 | 新冠变异株JN.1已在全球12国发现,传染性、病症如何?新冠疫苗仍有效!
发布时间:2023-12-14 阅读量:232

近期,一种名为JN.1的新冠变异株正在全球快速蔓延,在多个国家被发现,并且冲上网络热搜,引发公众热议。

图片


图片

新冠病毒JN.1是什么

图片



12月8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官网首次将JN.1单独纳入新冠临近预报(SARS-CoV-2 Nowcast),称JN.1是当前美国增长最快的新冠变异株。截至当日,CDC估测JN.1变异株在美国流行变异株中约占15%至29%,而在11月27日的估测中,其占比还低于1%,更早的10月底它所占的比例还不到0.1%。


图片


CDC表示“仍在了解”JN.1,并正在调查它是如何携带突变,从而避免被免疫系统发现的。


目前共在12个国家发现了JN.1变异株。欧洲国家新冠疫情监测数据也显示了JN.1变异株感染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呈现上升趋势。截至11月中旬,爱尔兰、冰岛、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国等欧洲多个国家出现指数级增长,尤其在丹麦,该变异体病毒感染已经覆盖了50%人口。英国也声称,JN.1每周增长率预计为84.2%,传播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已知变异株。


随着JN.1变异株的蔓延,英国和美国卫生机构声称,它已成为当前已知的增长最快的新冠变异株,预计可能引发新一轮新冠感染浪潮。


世界卫生组织(WHO)目前正在监测该变异株,但尚未将其指定为关注的变异株(VOC)。


JN.1和BA.2.86密切相关


JN.1属于奥密克戎(Omicron)系的亚变体,今年8月在卢森堡首次被发现。该变异株今年9月份在美国首次检测到,今年10月在英国被首次检测到。


JN.1被认为属于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谱系。而BA.2.86本身传染性极强,此前已经引起多国科学家们警告。


据CDC声称,JN.1和BA.2.86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刺突蛋白只有一个变化。


自今年8月以来,科学家一直在密切追踪BA.2.86的情况。科学家指出,与之前变异株不同的是,BA.2.86的突变数量创造了纪录。与2022年初占主导地位的奥密克戎BA.2相比,BA.2.86发生超过30处变异。


目前没有迹象表明JN.1的致病严重程度有所增加,也没有证据表明JN.1相对于其他当前流行的变种对公共健康的风险增加。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卫生安全中心的医学博士Amesh Adalja表示,虽然应该关注JN.1变异株,但是“这不是已经传播得非常广泛或很深的东西”,他说,“这是一个罕见的变种,是BA.2.86的一个分支,但BA.2.86从未真正‘起飞’”。


不过,曼彻斯特大学的免疫学家Sheena Cruickshank教授认为,刺突蛋白突变意味着感染JN.1后,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恢复,或者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图片

新冠疫苗和测试仍然有效

图片


一些专家预计,在未来几周内,JN.1的感染将达到峰值。不过,预计2021年11月奥密克戎大暴发那样的情景不会重演。


CDC声称,早期实验室数据表明,新冠测试和治疗手段预计对JN.1有效,同时,接种今年最新新冠疫苗的人的血清也可以阻止JN.1病毒进入细胞。


但坏消息是,美国接种最新疫苗的人太少了——不到美国成年人的16%——因此专家建议CDC应该敦促尚未接种疫苗的公众立即接种。


另外,除了JN.1变异株,奥密克戎的衍生变种HV.1传播性也很强,而且具有免疫回避性,它已经成为美国的主要病毒株之一。贝德福德大学公共卫生首席讲师克里斯-帕帕佐普洛斯博士表示,人们需要注意这两种菌株的症状:感染HV.1菌株的人可能会出现发烧、咳嗽、疲倦、鼻塞或流鼻涕等症状,JN.1菌株也有同样的症状,但感染者可能还会出现头痛和腹泻。


图片

是否更加危险?

图片

现有证据显示,相对于目前流行的其他变异株,JN.1的致病性及其对公众健康的风险没有增加。


一般来说,感染新冠病毒不同变异株的症状是相似的。症状的严重程度通常更多地取决于一个人的免疫力和整体健康状况。



图片

传播极快的新冠变异株

图片


在2023年第40周,BA.2.86在全球的基因序列占比仅为1.8%,在第44周即上升至8.9%。JN.1于2023年9月在美国第一次检测到,截止到10月底,它所占的比例不到0.1%,但在最近一次的估计中,JN.1已占美国新冠序列的3.5%左右。


除了美国,目前有12个国家发现了JN.1变异株。英国健康安全局(UKHSA)也表示,JN.1每周增长率预计为84.2%,传播速度超过其他已知变异株我国目前已有JN.1感染的相关报道。



小编提醒

图片


作为新冠病毒,JN.1以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因此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预防贴士


戴口罩:口罩是阻断新冠病毒及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疫情传播扩散风险、减少公众交叉感染、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有效措施。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的清水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污染手部和周围环境。

图片


少聚集: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及时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目前,接种疫苗仍是强化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根据国家最新接种策略要求,尤其推荐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尽快接种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新冠病毒疫苗→好消息!含XBB抗原成分的新冠疫苗已到货!(点击链接即可跳转)


若感觉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一旦出现发热、咽痛、浑身酸痛等感染症状,患者应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采取住院治疗或居家休息(就医应做好个人防护),期间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和进入公共场所。待不具传染性后再恢复上学、上班等日常活动。


Copyright 2014-2021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东楼528室  电话:025-86670727、025-86670726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50611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