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石化始终秉持“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价值观,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与现场作业融合,建成“金陵石化安全作业综合管控平台”,糅合了双边作业管理、承包商管理、北斗人员定位等应用,将数智化与“人、机、料、法、环”等要素相融合,提升现场作业安全生产的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实现安全管控从静态分析向动态感知、事后应急向事前预防、单点防控向全局联防的转变,坚决压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 1 整合双边作业管理功能 该平台具有整合双边作业管理功能,对“7+N”类高风险作业、八大管控环节的全流程作业进行安全监管。积极推行电子作业票取代传统线下开票,通过“建立一张风险图、管住一条作业线、构建一张监控网、贯通一个应用集”的举措实现了票证信息、JSA分析、气体分析以及措施落实全方位电子流程化,缩短开票耗时,增加有效作业时间,确保更多精力投入到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管控,提高安全保障力度。 2 完善承包商管理功能 现场核实承包商信息 该平台还能完善了承包商管理功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将承包商进一步融入安全管理范畴,对承包商“资质预审、人员培训、人员准入、现场作业、评价过程”实行全过程精准管控。积极完成总部承包商平台数据共享任务,完善公司自建承包商管理信息平台,完成90余个字段的数据接口开发共享并进行质量核对,实现承包商准入、审核、违章再教育等业务流程优化,提升整体管理效率。针对承包商资质证书上传错误、关键人员面试详情不明确等问题,通过系统增设数据录入限制条件、数据录入示例等措施,进一步规范数据录入、上传质量,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数据集成提升管理效能 人员精准定位 此外,该平台还实现了集成作业票、承包商管理系统数据,能够获取作业信息、承包商及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并与门禁管理数据联动,实现作业人识别,结合人员定位显示区域内作业票及作业人员姓名、单位、工种、承包商作业内容等基础信息,提升联动管理成效。促使传统依赖人工管理的安全生产模式向智能化安全管理转型,采用智能化管控手段,全面展示各区域人员分布及预警信息,精准定位在线人员实时位置,实现各类信息可视化,对作业人员尤其是高风险作业人员实现实时安全监控以及风险管控,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进行预判预防,对突发的险情及时救援,在降低安全风险的同时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4 融合新技术织密安全网 融合AI智能运算技术,将管控触角延伸到作业现场违章作业行为分析、巡检异常报警、人员定位系统、防爆机器人巡检、危化品装卸智能管控等精细管理“末梢”,全方位织密现场安全“防护网”。目前,人员定位系统已顺利上线,并在I总降和中转站变电站部署了导轨巡检机器人,具备智能读表、视频回传、温湿度监测等功能的机器人可以在变电站定时巡检,可以帮助电气管理人员时刻掌握变电站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