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助力培养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宏大工程师队伍及后备人才队伍,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经研究,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研究课题。具体事项通知如下:紧扣党和国家对工程师队伍建设的要求,聚焦江苏优化升级“1650”产业体系和打造“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需求,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研究题目由申报人自行拟订。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工程师:发达国家工程师人才政策;江苏省工程师队伍建设现状和需求分析;江苏省工程师“引育用留”全链条体系建设;企业工程师“引育用留”现状及问题;影响工程师职业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工程师继续教育提升策略;工程师工程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工程师评价机制问题与对策;江苏推进工程师互认路径等。(二)卓越工程师:内涵与特征;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工程伦理等核心素养培育;校企双导师协同育人;科技社团助力卓越工程师培养;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国际培养经验借鉴;胜任力模型构建;能力提升策略等。(三)现场工程师:内涵与特征;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工程能力评价体系;学徒培养标准;双导师团队建设;三教(教材、教师、教法)改革创新;科技社团助力现场工程师培养;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专业培养计划的政策保障;专项培养项目体制机制革新等。(四)未来工程师:内涵与特征;培养(工程兴趣、工程志向、内容等)战略制订;拔尖苗子选拔标准制订;后备人才培育模式研究与实践等。(一)课题研究时限为10个月,即2024年10月31日至2025年8月31日。(二)通过专家评审论证,对选中课题进行立项,课题分为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重点课题按照立项课题数量一定比例设立,每项资助研究经费原则上不超过1万元,自筹经费与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一般课题不限数量,研究经费由项目组自筹。(三)所有课题项目统一遴选、统一立项、统一验收,立项、验收通过的课题将获得相应证书。(四)对先进性、创新性高的课题成果,学会组织专家研讨形成可执行方案,开展试点工作。1、申报单位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科技社团等。鼓励多方共同参与研究,同等条件下多单位联合申报、我会会员单位优先立项。不接受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非法人单位和个人申报。2、申报单位需对申报材料严格把关,每个单位精选不超过2个课题进行申报。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立场坚定,作风廉洁,遵纪守法,具有良好学风,恪守科学道德。3、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具备较高的学术造诣,责任心强,能够组建胜任研究任务的团队,遴选具有相关研究领域专业背景和研究基础的成员。课题成果为1项团体标准,1份研究报告或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具体成果由学会与申请人在课题立项合同中明确。有申报意愿且符合条件的单位需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材料。请各位课题申报负责人完整填写《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研究课题申报书》(见附件),于9月30日前将纸质版(一式三份)和电子版(word、盖章扫描后的pdf)报送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秘书处,文件名格式为“课题名称一申报单位全称一负责人姓名”。电子邮箱:jsie2014@vip.sina.com邮寄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28室江苏省工程师学会对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后,将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择优确定课题承担单位,并在江苏省工程师学会官网、公众号公示评审结果。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
2024年8月1日